第四十八章 董家戏班子[第2页/共4页]
拉板胡的姚师,也是四十出头,笔挺的身材、和婉的长发,一个男人,却长着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
芳琴带她,听她唱了一段“家住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故里”,说嗓子能够,但无根基功,唱戏不但是会唱,另有很多门道。
夙起的鸟雀在寻食,它们一群群在空中回旋落下,受了惊扰后,又俄然飞起,喳喳地叫着。
刘麦秆听了,踌躇起来,刘爱雨学戏的前程,比他预感得还要糟糕,学三年戏,如果上不了台,拿不了一分钱,那不是白白地华侈了三年时候?
太阳偏西时,他们到了宫河镇,在一个小面馆,刘麦秆给刘爱雨买了一碗炒面,他本身要了一碗面汤,就着干粮吃。
芳琴可惜,如果七八岁上练起,或许会成个名角,十五岁太迟了。
宫河镇在油坊门东边六十多里地,从统领权上说,是另一个地区了。
有人察看过,姚师给别人伴奏,面无神采,只要蓝草莓一出场,干劲一下来了,五官手臂的行动都变更了起来,身材的每一个器官都参与了吹奏。
何采菊小时候学过几年戏,说最难的是练功,每天早夙起来,冬练三9、夏练三伏,练功稍有不到,徒弟的板子就打下来了,屁股每天被打得肿起老高,用饭时只能站着,不敢沾凳子的边,睡觉时,得侧着身子睡。
董瑞祥四十多岁,矮个子,话很少,嘴边常叨着烟锅,不含愁就带怨,内心仿佛装满了不痛快的事。
当时,两人台上合作,芳琴演王宝钏,常贵就演薛平贵;芳琴演小青,常贵就演许仙;芳琴演梁山伯,常贵就演祝英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刘麦秆闹不明白,刘爱雨为啥恰好要选最劣等的伶人,和最上等的状元陈望春比试?
芳琴一向在和蓝草莓明争暗斗,芳琴仰仗老板娘的身份,把持了配角,只要她看不上的边角料,才是蓝草莓的。
秧歌和梅子,都是洪河川大名鼎鼎的人物,每次回家,县长书记争着请用饭,祖宗三代都脸上有光了。
陈望春按既定的打算,举头前行时,刘爱雨的线路却产生了偏移,当刘麦秆一再诘问她有何高招、有何捷径,能抢在陈望春的前面,跑进北都城时,刘爱雨说:“我去唱戏。”
芳琴拿来和谈,刘爱雨仓促扫了一眼,签了名,摁了指印,就没刘麦秆啥事了。
镇子后的山头上,耸峙着一座六角形砖塔,传闻是北宋时修的;北宋太宗期间,杨家将在此驻守,抵当辽国的进犯,一次大胜后,砌了这座塔,以示记念。
之前,他们可不如许,班子里的台柱子,大拿二拿,架子蛮大的,牛皮哄哄的,现在,竟然给一个小女人大献殷勤。
刘爱雨说:“唱戏咋就不能出人头地?安沟的秧歌,不就是唱戏一向唱到了省会、北都城吗?武亭的梅子,也是唱戏的,每次回家,都被小汽车接来送去的,不风景吗?”
很多学徒出去,混个两三年,吃不了苦,资质又不高,迟迟上不了台,就拍屁股走人了。
如果在旧年代,学徒和徒弟还签存亡状,学徒被徒弟活活打死,也是白打。
去宫河镇没有中转的班车,只能先到镇上,再到县城转车。
芳琴教刘爱雨吊嗓子,说运气、口型、吐字如何如何,然后就靠刘爱雨本身摸索了。
常贵随声拥戴:“对,摆啥老爷太太的臭架子?大家生而划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