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乱战[第7页/共14页]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春季时节,词人诡计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如何能抵挡傍晚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喝酒也不能排解忧愁。
李清照『声声慢』
我到处寻觅,寻到的只要冷僻,非常惨痛。
关头句解读: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此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春季,但春季的气候应当说“乍寒还暖”,只要初春季气才气用得上“乍暖还寒”。我觉得,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春季凌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澈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觉得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长久的时候,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当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照应,申明从一朝晨本身就不知如何是好。
赏析三
词一开首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晓得要寻求甚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糊口中夸姣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究竟上在实际糊口中已经没有甚么可寻觅,也没有甚么需求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但愿找点甚么依托本身空虚孤单的情怀,支撑本身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成果只能是“冷冷僻清”,四周的环境是一片凄清萧瑟,更让人感到实际的孤苦无援。“凄惨痛惨戚戚”,写词民气里的苦楚、悲苦、惨戚的情感。这三句都在表示女仆人的愁苦无聊,孤单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表情,第2、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成果,“冷冷僻清,先感于外;凄惨痛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寻寻觅觅,冷冷僻清,凄惨痛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了解。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汉族政权南迁。这一严峻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漠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群众的糊口,对于文学,一样产生了非常深切的影响。李清照词,也以这一严峻政治事件为边界,在其前后较着地有所分歧。固然她对于词的创作,具有传统的观点,因此把她所要反应的严厉严峻的题材和主题只写在诗文里,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小我所单独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后代、暮年块然独处、辛苦艰巨的哀思,却仍然使得她的词的境地比前扩大,感情比前深沉,成绩远远超出了普通女作家的和她本身初期的以写“闺情”为首要内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