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新苍穹》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晚清绿营军制及其变迁(转)[第2页/共4页]

守备:武职从五品官,如为参将、游击办理营务则称为中军守备,也有直接统属营兵者。天下共设守备七百六十六人,此中海军守备一百二十一人。

因为宋明以来的重文抑武的政策,清王朝虽是以军事起家,对武官非常正视,但是天下底定后,接收了宋明的汗青经历,实施将兵分离,制止武将拥兵放肆。绿营兵士汲引为军官时,不得在本营任职,守备以上军官晋升后,不得在本单位任新职,不准兵士随军官变更。依躲避轨制,参将以上军官不得在本省任职,都司以上必须在客籍五百里外任职。

提标 提督 巡抚 抚标

天津

清朝总兵官也分为陆路和海军,天下共设总兵衙门八十三个,此中水陆兼辖十个,海军七个。鸦片战役中闻名的“定海三总兵”,葛云飞为浙江定海镇水陆兼辖总兵,郑国鸿为浙江处州镇总兵,王锡朋为安徽寿春镇总兵。中法战役后,黑旗军被清当局收编,刘永福被委为广东、福建共设的南澳镇海军总兵,1894年10月移驻台湾台南。1902年代理广东碣石镇海军总兵。甲午战役中的左贵重为广东高州镇总兵,(未去广东,仍留奉天。)聂士成在晋升为直隶提督前为山西太原镇总兵,旅大之战中的徐邦道是直隶正定镇总兵。

清朝前期经制兵(正规军)有八旗兵、绿营兵两种。八旗兵为清朝嫡派,以黄、白、红、蓝四色和四色镶边旗色为标记。清军入关后,招降和招募的汉军则以绿旗为营标,故称绿营兵。八旗兵以马队为主,绿营兵以步兵为主,是清军正规军的主力。清朝绿营系因循明朝,分省建置,其首要任务是镇戍处所。清朝统治者将天下分别为十一个计谋军事区,每区下辖一至数省,区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总督,不设总督的区,则由兼领提督的巡抚为最高长官;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或兼领提督的巡抚;省下为镇,镇的长官是总兵;镇下分协,协的长官为副将;协下设营,营的长官为参将、游击、都司、守备;营下设汛,汛的长官为千总、把总、外委千总、外委把总。

皇 帝

驻所:保定江宁福州武昌兰州成都广州昆明奉天

参将、游击、都司、守备 营

直隶总督在同治三年(1864年)加钦差大臣、三口互市事件,授为北洋互市大臣,常驻天津,夏季还驻保定。两湖总督原为湖广总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定名为湖北湖南总督,风俗上也称湖广总督。而东北地区原为将军辖区,清末鼎新官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建立行省,设东三省总督以钦差大臣兼管三省将军事件之职任,为总理三省军政旗事件的最高军政长官。

总兵:武职正二品,全称是“镇守总兵官”。掌一镇军政,率领本标,统领所属协、营将弁,为重镇大臣。受本省总督和提督两重节制。

制职务统官制官领官带官谋官

绿营的平时批示体系以下:

总督:全衔普通为“总督某某等到处所,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按照职责分歧,少数总督全衔有所窜改,如直隶总督还加上“办理河道”,两江总督加上“操江、统辖南河事件”,陕甘总督加“办理茶马”。总督系正二品官,加尚书衔为从一品,普通称“部堂”、“制台”、“制军”;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可与大学士一样称“中堂”。其职责为“掌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是以,清朝定规各省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不加尚书衔者,俱加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有清一代,前后共设总督九个。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