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新苍穹》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晚清绿营军制及其变迁(转)[第3页/共4页]

晚清爽军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清朝天下分设陆路提督和海军提督衙门共十八个,此中陆路十二个,水陆三个,水陆兼辖三个。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的提督由巡抚兼任。1841年2月在虎门之战中捐躯的关天培时为广东海军提督(驻地虎门);1842年在吴淞口就义的陈化成则是驻松江的江南水陆提督。中法战役中的清军老将冯子材在此前后历任广西、贵州、云南提督。1894年平壤之战中清军统帅叶志超是直隶总督(驻地为古北口),他的继任者是1900年战死在天津的聂士成。八国联军侵华战役中的大沽之战清军将领罗荣光本是直隶天津镇总兵,1900年升补新疆提督(驻喀什噶尔),未到差战役即发作。北洋军阀期间旧桂系首级陆荣庭原为满清广西提督。

晚清编军总镇统协统标同一等参营管带官队督队官排长司务长

文官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府同知府通判知县

统领:直鲁豫苏皖赣闽浙台湘鄂陕甘新四川粤桂云贵奉吉黑

对比当代大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以下是晚清文武官员品佚对比表

天津

绿营战兵士实施募兵制,普通招募兵籍之家的后辈或驻地青年,参军后即毕生退役,但普通到五十岁能够体衰力弱为由退呈现役。绿营兵的军官来源有两种:一是行伍出身,清制视为武职“正路” 兵士遵循守兵升步兵、步兵升马兵、马兵升分外外委如许的挨次晋升为军官。如陈化成、冯子材均是由兵士升至一品大员;二是武举,乡试中试者为武举人,汉武举1、二等者授营千总,三等授卫千总。会师中试为武进士,也分一甲、二甲、三甲。如武举人有关天培、王锡朋,武进士有葛云飞。

因为宋明以来的重文抑武的政策,清王朝虽是以军事起家,对武官非常正视,但是天下底定后,接收了宋明的汗青经历,实施将兵分离,制止武将拥兵放肆。绿营兵士汲引为军官时,不得在本营任职,守备以上军官晋升后,不得在本单位任新职,不准兵士随军官变更。依躲避轨制,参将以上军官不得在本省任职,都司以上必须在客籍五百里外任职。

除此以外,清当局还设有漕运、河道衙门,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的品佚与各省巡抚一样,漕运总督如加尚书衔与各省总督一样为从一品。河道总督为正二品官,清朝共设北河、南河、东河三人,北河由直隶总督兼管,南河由漕运总督兼管,东河为兼任,名为河东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亲辖的军队称为“漕标”河道总督亲辖的军队称为“河标”。

直隶总督在同治三年(1864年)加钦差大臣、三口互市事件,授为北洋互市大臣,常驻天津,夏季还驻保定。两湖总督原为湖广总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定名为湖北湖南总督,风俗上也称湖广总督。而东北地区原为将军辖区,清末鼎新官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建立行省,设东三省总督以钦差大臣兼管三省将军事件之职任,为总理三省军政旗事件的最高军政长官。

巡抚:全衔普通为“巡抚某某等到处所,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有少数省分因为职责分歧,衔位有增加。系从二品官,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巡抚和总督在职掌上的分别,普通是总督统管军事,巡抚则总理民事,而实际上,巡抚也有办理一省军务之责,特别是巡抚兼管提督者。是以,清朝常例巡抚加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