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们的诚信与危机(财经郎眼06)》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2章 中美慈善观比较(1)[第4页/共4页]

王牧笛:有点项目制的感受。

李银:我感觉这也是有汗青身分的。你看日本,日本人如果有事情的话,他们就会找公司,因为它有公司文明、社团文明。美国人有事情会找国度。但中国人如果出了甚么事儿,只会找家庭,这类小单位的认识实在跟我们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有干系的。

王牧笛:并且这类传统之下,他们对财产的了解也很成心机,比如说企业家特别是一些着名的企业家,他们以为他们不是财产的具有者,上帝才是具有者,他们只是代上帝来管这些财产,一旦他们管不了或者说退休了以后,就会把这些财产拿出来,让更加有才气的人来管它。

让中国富豪裸捐,不如让他们私奔?

王牧笛:对,李嘉诚现在是要把基金会当作本身的第三个儿子来培养。

郎咸平:在中国事父母来救济你,兄弟姐妹救济你,这一点美国人就做不到了。李银:就是减轻国度承担吧。

王牧笛:我们有日子没聊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了,我们不聊他们,不料味着他们不首要,也不料味着他们没消息。比来,这两位仁兄在美国结合了40个亿万财主,搞了一个叫“捐募承诺”的大行动,并且,2010年9月份要来中国。中美在很多范畴都有过对话,那在慈悲范畴的对话又是如何的一种气象呢?

李银:你要让中国的企业家把99%的财产捐出去,那是不成能的,那的确是天方夜谭。

王牧笛:所谓的第一桶金。

李银:我这儿倒有一个别例,让胡润出马,他的富豪榜一出来,按公布的富豪榜挨个找便能够了。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按照那年公布的榜单去采访,真找到很多人,还是挺有效的。

李银:这是慈悲的一种。

李银:归根结底,《圣经》里有一句话叫“施比受有福”。这是大师都晓得的一句话。它的意义是说,恩赐给别人才气带给本身福分。但换句话来讲,中国有佛教,也有很多信教的人,他们说“好善乐施”,也在做善事,可他们的形式是甚么呢?是捐香火钱给寺庙、塑金身,另有捐香火、放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