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2)[第2页/共4页]
李银:美国事花了几十年的时候,渐渐地把产业转移出去了。
郎咸平:对,变成办奇迹了,以是美国的办奇迹是产业的3倍。
李银:对。
郎咸平:对,又是“产业化”。有一个叫《交际事件》的杂志赐与重庆形式很高的评价,但是重庆形式还是没有跳出“产业化”拉动都会生长的门路,固然它和我们本地地区不一样,本地地区的产品90%是出口,重庆的产品90%是内销。但还是没有逃出“产业化”拉动都会生长的宿命,这是非常可骇的。那我叨教你,“都会化”达到顶点以后,你下一步该做甚么?
王牧笛:它要跟失业相衔接,不然就是一个无本之木。
郎咸平:如何能够呢?我们已经讲很多次了,我们搞“产业化”要在10年、5年内完成,又是“大跃进”的思惟。办奇迹不是这么快就能搞得起来的,搞到最后你发明办奇迹里甚么搞得最快?是夜总会。
李银:但这真的不是“逆都会化”,而是“都会化”的动员。我感觉,现在的都会饱和度和都会病还没到最严峻的时候,比及阿谁时候,才能够考虑完整逃离。
王牧笛:2010年初有一个调查陈述,叫《中产家庭幸运白皮书》,中国经济最为发财的北京、上海、深圳等都会的中产阶层幸运指数相对较低,与人均支出不成反比,特别是2009年房价飙升,令很多中产者感到痛苦,住房成了豪侈的事情,这也是他们要逃离北上广一个首要的身分。
李银:以是您重视到没有,这就是中国的“都会化”为甚么能够快速生长的启事,因为乡村的人都去务工了,他们动员了经济的生长。
《交际事件》杂志赐与重庆形式很高的评价,但重庆还是没有逃出“产业化”拉动都会生长的宿命,这是非常可骇的。“都会化”达到顶点以后,我们下一步该做甚么?
王牧笛:之以是说要逃离北上广,此中一个很首要的启事就是现在的“都会化”有很多病,并且有很多的误读。此中一个引发很大争议的就是,我们很长一段时候把“都会化”简朴了解为“产业化”。
李银:我想起一个笑话,我有个朋友,他是很着名的一个修建师,他跟我说现在天下各地着名的修建师事件所都来中国了。
王牧笛:刚才传授说这个钢筋水泥等因而“都会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经济生长的发动机是房地产,而房地产的繁华是源于“都会化”。那就有一个题目,比来媒体,包含各大机构在辩论的一个题目――中国的“都会化”何时见顶?这个话题跟中国经济生长动力是直接相干的。中国社科院比来出了个陈述《宏观经济蓝皮书》,它说中国将在2013年摆布结束高速“都会化”过程。
郎咸平:对,因为没有内需,消耗太少了,2009年我们国度的海内出产总值中,只要29%的消耗,大部分是出口。
郎咸平:对,但是你晓得中国的环境不太一样。我举个例子,按照我们的研讨显现,中国经济80%的增加来源于钢筋水泥,20%来源于劳动力的投入,根基上没有技术进步。是以我刚才讲了,产业出产,出产的是钢筋水泥;促进都会生长,用的是钢筋水泥;拉动房地产生长,消耗的还是钢筋水泥,到最后我们发明,都会没有任何技术进步。更可骇的是,只要“都会化”一停止,甚么都停摆了。那我叨教你,美国事如何对付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