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2)[第1页/共4页]
《交际事件》杂志赐与重庆形式很高的评价,但重庆还是没有逃出“产业化”拉动都会生长的宿命,这是非常可骇的。“都会化”达到顶点以后,我们下一步该做甚么?
郎咸平:这非常糟糕。你晓得甚么叫“产业化”吗?“产业化”动员“都会化”,让更多的人聚居在都会,如许就要开辟房地产,房地产开辟好了以后呢,转而要耗损产业用品。那我问你,“都会化”完了今后呢?不开辟更多房地产的话,那像钢筋水泥如许的产业产品谁消耗?这个结果太可骇了,以是这个趋势必然要突破。
郎咸平:没错,题目是这些人进入都会后做甚么?
郎咸平:没错,因为西欧各国已经不扶植了,以是他们找不到事情,西欧目前最差的行业就是修建师。都会病也在于中国的“都会化”,在朝者以为“都会化”就是要建高楼大厦,然后让很多的企业来投资,他们忽视了都会的调和生长。这类“产业化”动员“都会化”的思惟非常可骇的,是弊端的思惟。
王牧笛: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也说,有两股力量在鞭策未来天下经济的生长,一个是美国高科技的力量,一个是中国“都会化”的力量。并且中国“都会化”速率之快,用22年走完了英国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的路。
李银:这就是最后的实际。现在就是农夫工被束缚出来,在都会务工以后,动员了都会的海内出产总值,这就是“都会化”的目标。但是成果变成甚么呢?变成了农夫工不敢消耗,按捺了内需,以是我们的经济布局是以出口为主的。
李银:这就是当局的事情了。
郎咸平:如何能够呢?我们已经讲很多次了,我们搞“产业化”要在10年、5年内完成,又是“大跃进”的思惟。办奇迹不是这么快就能搞得起来的,搞到最后你发明办奇迹里甚么搞得最快?是夜总会。
郎咸平:对,因为没有内需,消耗太少了,2009年我们国度的海内出产总值中,只要29%的消耗,大部分是出口。
李银:同时财产集群起来了。
“都会化”见顶以后
郎咸平:我们分段来讲,“都会化”当然是人出去才有“都会化”对不对?
郎咸平:可那是沃尔玛,普通公司不会的。你们的报社就不成能搬到二线都会去。
李银:题目是为甚么要走这个弯路呢?别人走过了,我们还要再走一次。
王牧笛:之以是说要逃离北上广,此中一个很首要的启事就是现在的“都会化”有很多病,并且有很多的误读。此中一个引发很大争议的就是,我们很长一段时候把“都会化”简朴了解为“产业化”。
王牧笛:对社科院这个蓝皮书最持反对定见的就是任志强,因为他以为侵害了地产商的好处,他就说中国的“都会化”快速生长还需求20到30年时候,也就是说,另有这么长时候的红利期。以是这个关于“都会化”是不是见顶的争辩,实在是关于中国经济生长动力的一个争辩。
李银:就是要把人从地盘上束缚出来。
李银:实在中国这个思惟是持续了美国的旧思惟。美国产业反动的时候,确切是产业反动动员了都会化的生长。
郎咸平:对,反哺乡村。以是我以为目前各级当局能够考虑做一个重庆形式跟广东形式的连络。至于该如何详细做,不是我该想的题目。我只提出一个思路,遵循这个思路,摸索一个合适本身的地区做某种程度的窜改。目标是很明白的,就是你方才讲的,如何让都会来反哺乡村?如何透过地盘政策,让都会反哺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