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1)[第1页/共4页]
按照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导,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更成心机的是,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事员把户口回迁到了乡村。这些诡异征象的背后实在就是地盘的好处。
李银:对,等它贬值。
李银:中国的“都会化”自古以来就是征地的开端,比如说初期北宋的开封,人丁近百万,是当时最大的一个都会,它就是征地来的。另有清朝的都城北京,人丁过百万,也是征地来的。题目是现在中国的“都会化”是在地盘私有制根本上的,它如何私有化呀?
王牧笛:顺着李银的话,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这些城里人跑到乡村去是不是能够动员乡村的生长?比如说德国,德国就有很多这类中小的城镇。另有当年韩国的“新村活动”。当然另有日本,美国前总统卡特去日本拜候的时候,说你们日本为甚么没有乡村呢?伴随的人奉告他,沿途很多景观都是乡村啊。厥后他才明白,本来日本的乡村跟都会没有甚么辨别。
地盘的引诱
王牧笛:我们明天的话题跟都会相干,叫“都会让糊口更夸姣”。网友调侃说,都会让我们的糊口更烦恼,而不是更夸姣,从夸姣到烦恼。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的两个处所,两个截然分歧的故事。重庆,能够是当下中国最浩浩大荡的“都会化”潮流,农夫成为市民。而在东部本地,特别是浙江,现在也是浩浩大荡、暗潮涌动,叫“逆都会化”潮流。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故事: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范围最大的都会化活动。遵循重庆市群众当局《关于兼顾城乡户籍轨制鼎新的定见》,到2020年,重庆将构成在主城区堆积1000万城镇住民,非农户籍人丁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轨制体系。农夫能够充分享用城镇的住房、教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构成光鲜对比的是,东部本地的浙江呈现了不肯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都会中反迁回乡村的“逆都会化”征象,部分城镇乃至呈现公事员把户口迁入乡村,情愿回村里“当农夫”的怪事。一时候“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导的热点话题。
郎咸平:穿的衣服也差未几,长得也差未几,你看不出来。
王牧笛:西方发财国度的“逆都会化”是因为中产阶层这帮敷裕的人群搬到了郊区。他们是如何想的呢?他们感觉在节拍繁忙的都会内里,没有野营烧烤、没有休闲的糊口是不成设想的。
李银:我们起首要处理郊区的交通题目,如果不堵塞,也用不了那么长时候,另有就是郊区的屋子便宜。
郎咸平:对,个人化运作。
李银:它能动员,有辐射的。
郎咸平:我们现在能“郊区化”吗?万科不是在北京的顺义开辟一项地产嘛,还自备到城区的巴士,为甚么?因为当时没有配套。请你想想,如果你住到阿谁鬼处所去,早上8点钟出门,再碰上塞车,中午才气到郊区。有钱人敢搬到郊区去吗?不敢,只敢待在郊区内里,最好住在三环以内。
李银:企业化运作。
李银:日本有一个学者叫大江守之,他把都会圈的生长过程分别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都会化”,“郊区化”是第二阶段,第三个就是“逆都会化”,最后才是“再都会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都会圈,像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另有英国的伦敦,都是辐射影响。对目前的中国来讲,我们方才到“郊区化”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