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1)[第2页/共4页]

郎咸平:一样的地盘题目,就是等它贬值。

郎咸平:我们现在能“郊区化”吗?万科不是在北京的顺义开辟一项地产嘛,还自备到城区的巴士,为甚么?因为当时没有配套。请你想想,如果你住到阿谁鬼处所去,早上8点钟出门,再碰上塞车,中午才气到郊区。有钱人敢搬到郊区去吗?不敢,只敢待在郊区内里,最好住在三环以内。

王牧笛:但是二套房的观点在郊区就很较着,比来几年,很多北京有钱人情愿到郊区买二套房,我这里有个数据,54.5%的人成心到郊区投资,70%的人想在郊区买二套房。北京“逆都会化”趋势越来越较着。

李银:对,特别是郊区的地盘。

郎咸平:我这另有一个数据,杭州、义乌、桐乡等地有200多名公事员把户口迁到乡村了,目标很明白,就是为了争夺赔偿分红。你看在我们“都会化”快的地区,农夫即便甚么都不干,靠租地盘一年坐收几十万。

王牧笛:我们平常说的是“农转非”,现在这个词叫“非转农”。为甚么会呈现“非转农”?实在就是地盘的好处。

李银:对,我们现在还在扶植郊区。

王牧笛:这是当代版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出来。实在“逆都会化”这个观点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西方国度的“都会化”生长到必然阶段以后,人丁增加、交通拥堵、环境净化等“都会病”越来越严峻以后,大量都会人丁开端往郊区或者乡村活动。

地盘的引诱

李银:单打独斗不如组合起来。

李银:他们需求家庭糊口。

鼎新开放三十多年,一向是乡村在反哺都会。走到明天,“都会化”不竭扩大,不竭地征用地盘,已经扩大到了乡村这个处所。那么是否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轨制运作,让都会来反哺乡村?

郎咸平:对,更多配套设施出来了后,一些工厂也搬出去了,到最后构成一个具有多项服从的小城镇。这小城镇交通不拥堵,环境文雅,治安杰出,工厂、公司又都在四周,渐渐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凭借于多数会的小城镇,这就是一个敷裕社会生长到最后的必定成果。

李银:实在像江苏张家港市的寒山村、浙江绍兴县的新未庄村,另有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旗忠村,它们都是因为在都会的边沿,根本设施扶植得较好,然后全部地盘被征用,被大范围开辟,就呈现了所谓的新乡村征象。阿谁处所的人们糊口非常好,他们开着初级轿车去都会内里上班,回乡村住,能够来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郎咸平:穿的衣服也差未几,长得也差未几,你看不出来。

李银:中国的“都会化”自古以来就是征地的开端,比如说初期北宋的开封,人丁近百万,是当时最大的一个都会,它就是征地来的。另有清朝的都城北京,人丁过百万,也是征地来的。题目是现在中国的“都会化”是在地盘私有制根本上的,它如何私有化呀?

王牧笛:我们明天的话题跟都会相干,叫“都会让糊口更夸姣”。网友调侃说,都会让我们的糊口更烦恼,而不是更夸姣,从夸姣到烦恼。我们看看现在中国的两个处所,两个截然分歧的故事。重庆,能够是当下中国最浩浩大荡的“都会化”潮流,农夫成为市民。而在东部本地,特别是浙江,现在也是浩浩大荡、暗潮涌动,叫“逆都会化”潮流。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故事:从2010年8月1日起,西部重镇重庆将开启一个当下中国范围最大的都会化活动。遵循重庆市群众当局《关于兼顾城乡户籍轨制鼎新的定见》,到2020年,重庆将构成在主城区堆积1000万城镇住民,非农户籍人丁比重升至60%,城乡一体的户籍轨制体系。农夫能够充分享用城镇的住房、教诲、医疗等优惠政策。而与此构成光鲜对比的是,东部本地的浙江呈现了不肯意进城落户,或把户口从都会中反迁回乡村的“逆都会化”征象,部分城镇乃至呈现公事员把户口迁入乡村,情愿回村里“当农夫”的怪事。一时候“进城”、“出城”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导的热点话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