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1)[第3页/共4页]

王牧笛:他们的村长普通都是董事长。

李银:企业化运作。

李银:实在像江苏张家港市的寒山村、浙江绍兴县的新未庄村,另有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旗忠村,它们都是因为在都会的边沿,根本设施扶植得较好,然后全部地盘被征用,被大范围开辟,就呈现了所谓的新乡村征象。阿谁处所的人们糊口非常好,他们开着初级轿车去都会内里上班,回乡村住,能够来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王牧笛:以是这是地盘的引诱。

李银:实在“都会化”就是在做地盘鼎新。很多人在说“都会化”带来的影响,那你想想看,农夫工这个词如何来的?就是因为“都会化”把农夫赶到城内里去,成为工人,成为农夫工。这就是鼎新的一个切面。但是如果说“重庆形式”是很胜利的话,那它也不成能复制到其他处所。

王牧笛:西方发财国度的“逆都会化”是因为中产阶层这帮敷裕的人群搬到了郊区。他们是如何想的呢?他们感觉在节拍繁忙的都会内里,没有野营烧烤、没有休闲的糊口是不成设想的。

李银:对,我们现在还在扶植郊区。

王牧笛:实在美国也经历过“郊区化”。刚才我们讲的是美国的中产阶层、有钱阶层跑到郊区买屋子,构成一种温馨的糊口。但是我们的“郊区化”能够更多看中的是郊区的地盘。

鼎新开放三十多年,一向是乡村在反哺都会。走到明天,“都会化”不竭扩大,不竭地征用地盘,已经扩大到了乡村这个处所。那么是否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轨制运作,让都会来反哺乡村?

郎咸平:一样的地盘题目,就是等它贬值。

王牧笛:我们平常说的是“农转非”,现在这个词叫“非转农”。为甚么会呈现“非转农”?实在就是地盘的好处。

郎咸平:对,更多配套设施出来了后,一些工厂也搬出去了,到最后构成一个具有多项服从的小城镇。这小城镇交通不拥堵,环境文雅,治安杰出,工厂、公司又都在四周,渐渐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凭借于多数会的小城镇,这就是一个敷裕社会生长到最后的必定成果。

李银:对,等它贬值。

郎咸平:对,个人化运作。

郎咸平:中国制造。他们后院里都放一其中国制造的烤肉架,下了班在家烤烤肉,再一起游泅水,一家人和敦睦睦的,糊口过得非常镇静。跟我们是完整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按照2010年8月15日新华网的报导,浙江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2009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这类征象太成心机了,莫非这代表说我们的“逆都会化”是我们敷裕的开端吗?

李银:日本的农夫很敷裕,他们的支出是都会人的几倍。如果你在乡村住的话,你就是一个有钱人,你能够盖那种很好的小别墅,然后本身莳花养草。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公事员拿的是乡村的户口,不是为乡村带来失业机遇。他不在乡村务农,也不在那儿搞开辟,他还是在都会内里上班。

郎咸平:以是中国的烤肉架在美国卖得特别好。

郎咸平:我们现在能“郊区化”吗?万科不是在北京的顺义开辟一项地产嘛,还自备到城区的巴士,为甚么?因为当时没有配套。请你想想,如果你住到阿谁鬼处所去,早上8点钟出门,再碰上塞车,中午才气到郊区。有钱人敢搬到郊区去吗?不敢,只敢待在郊区内里,最好住在三环以内。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