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网游之黄巾乱世》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颍阴荀氏[第1页/共2页]

老者在门口将黄粱三人高低打量了一番,见其个个头裹黄巾,俄然眼露寒芒,朗声喝道:“尔等黄巾蛾贼,扰得天下大乱。本日竟敢到我荀府门前喧闹,好大胆量!速速走开!”

周仓所部粮草早尽,本就成心劫夺一番,当下忍不住道:“不知黄兄为何下此军令?现在我麾下没有半分粮食,全仗大哥布施,弟兄们才不致受饥。眼下恰是补粮之时,如何竟要舍弃?”

“二哥,你这个别例必定行不通。荀家的名誉不止显于士人,因为乐善好施的启事,这四周的乡野百姓也必然非常敬慕。我们如果绑了荀氏族人,恐怕要引发民愤。”雷啸羽道。

“唔……不管咋样,既然来了颍阴,如果不去见地一下这两个名震三国的人物,那也太遗憾了。我们现在就去探听,好歹要去拜访拜访。”黄粱言罢,将保卫事件托付给何曼周仓李当,三兄弟则当即出门探听荀家地点。

此人莫非就是荀彧荀攸中一人?几人也吃不准荀彧荀攸的年纪,只是胡乱猜想。

“大哥,据我所知,荀彧、荀攸仿佛就是颍川颍阴人,我们是不是去刺探一番?”雷啸羽俄然问道。

这荀府固然也占地颇宽,但府中房屋非常粗陋,从外一眼看去,不过是平常百姓家的模样。门前也无仆人保卫,大门开敞,从门外可见天井内只种着几株弯曲折曲的松柏,并无其他装潢。院中有个石桌,一名中年人正襟端坐,正自凝神旁观手中竹简。

黄粱晓得李当这类昔日黄巾党徒,多有匪性,若赶上敷裕之地,免不了想做些盗贼活动。为免多肇事端,也为黄巾积累名声,黄粱当即明令各部制止打家劫舍,骚扰百姓,但有违令者,一概处斩!

这番话说不上慷慨激昂,也谈不上甚么醒世名言,但闻者无不心底震惊。世人本非生而做贼,本也是百姓出身,或受苛捐冗赋,或逢恶吏凌辱,这才投身承平黄巾。何曼、周仓各自想起赃官行动、豪强嘴脸,心下也是惭愧不已,不由对黄粱又是恭敬几分。

待安设好士卒以后,黄粱三兄弟在衙内闲谈起来。

颍阴荀氏,名誉起于荀淑。荀淑为战国大儒荀况十一世孙,因操行高贵,学问赅博,且办事朴重,明于管理,被称为“神君”,连当时的天下名贤李固李膺都尊其为师。荀淑有八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德,被称为“荀氏八龙”,名满天下。而荀彧便是荀绲之子,至于荀攸则是荀彧的侄子,但他却比荀彧还要年长六岁。

黄粱目睹颍阴既是无主之城,便筹算早晨先行落脚此处,总比田野安营安然很多。邻近入城之时,城内公众才慌镇静张四周遁藏,可见黄巾军的名声并不如何。因为事前已下军令,各部无人敢去惊扰百姓,渐渐地城中住民也敢出门打量这支步队。

黄粱与周仓等黄巾世人虽在途中遭受史阿等游侠儿,所幸并未产生抵触,而后一起向东,所行非常顺利,邻近下中午分已至颍阴境内。颍阴位于阳翟东南,颍阳之东,长社之南。此去西华还需往东南行走一百余里。

黄粱淡然笑道:“我知大师目睹颍阴富强之地,心猜粮食必定充盈,如果劫夺一番,少说也能得粮万石。但大师可曾记得‘天公将军’昔日奉黄天初志?又可曾记得承平道为何物?承平道,乃是黄天百姓之道,所行之事是要换得天下太安然宁,是要求得百姓衣暖饭饱!方目前廷污我等为‘蛾贼’、‘黄巾贼’,莫非我等便要将这贼名坐实,果然行贼匪之事?本日如果打劫百姓之粮,兼并百姓之妻,我等与那些赃官贪吏又有何异?来日又有何人还肯投我黄巾,还谈甚么承平之道?”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