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少年游侠[第1页/共3页]
周仓见是黄粱前来,一边施药一边答道:“这位小兄弟是颍川游侠儿,他固然不是黄巾同道,但此前阳翟之战时可巧救了我性命。我虽是一个粗人,但也明白知恩图报的事理,这疗伤药物固然并不贵重,我却不成藏私先用。”
“本来我与别的三位军候奉‘地公将军’之令,助战颍川,不想遭此大败,三位军候尽数阵亡,只剩我苟活在此。现在我哪有脸面回见‘地公’,波帅既已奔往汝南,我欲明日一早便寻其踪迹,跟随而去。”周仓应道。
目睹周仓重义之举,黄粱暗自赞叹,当下又取出几瓶金疮药来,一起施药救治少年。那少年却自始至终禁闭双目,不发一语。
眼看渐过阳翟地界,火线忽又响起少量马蹄之声。黄巾世人前日里惊吓过分,此时听得声响,都自慌乱。黄粱拔马回观,只见火线烟尘起处,公然远远有人追来,不过闻其蹄声,观其烟尘,人数应当极少,恐怕不敷百人,不像雄师追击。
次日凌晨,两股黄巾一同出城。黄粱并何曼约有600人马,周仓虽为军候,麾下竟也有300人摆布,可见其率领起码有30以上,比黄粱这个校尉还高,十有八九便是演义中描述的那位周仓。一行人疾步往东南奔行,众报酬防阳翟兵马反击,一起上非常谨慎,特地挑选远路绕行,未曾沿颍水而走。
当夜,黄粱又与雷杨二人商讨一番,以为南奔荆州当然更加安然,但眼下几百人马,却无一条渡船,如何过得了颍水,何况不寻何仪于道义分歧,别的不说,何曼便第一个不承诺,为今之计只能先往汝南寻觅何仪,而后再做筹算。
看着一行人飞奔而去的身影,黄粱脑海中闪现的倒是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方才谈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时,他较着感遭到那位名叫阿福的少年双眸中蓦地精光闪烁!――――――――――――――――――――――――――――――――――――――――――――――萝卜在此祝大师圣诞欢愉,百口幸运!大师别健忘持续支撑本书哦~~
黄粱看着面前这帮少年,有些摸不着脑筋,只好望向周仓,料知此事必是与他有关。
那群游侠儿听了周仓话语,仿佛不太信赖,领头者朗声道:“我如何便知你说的不是谎话?难保你已害了我那兄弟!说不得还要请你一同到阳关走一遭。”
周仓也不惊奇,策马出列道:“你们所说的但是一名十五六岁游侠少年?昨日阳翟两军交兵之时,他曾与几位豪族后辈厮斗,可巧救得我一命,不过也是以负伤。我见他腿脚不便,恐遭不测,突围之时便携其出逃。昨夜他已得救治,并无大碍,只是不肯随我划一去,单独留在阳关城中了。”
黄粱将投奔的174名群众散兵悉数收编,全数转职为黄巾朴兵器,加上之前的兵卒,总计便有300余人。略作分派后,李当仍领50人,杨雄领100人,黄粱本身领余下150人,至于雷扬所率因是弓队,且仍有150人之众,便没再拨调弥补。
那史阿听黄粱发誓为证,心下已信了大半,思考半晌,也觉还是早去阳关有理,当下抱拳道:“校尉所言如果真相,便是对我兄弟有相救之恩,来日我等必然厚报;不过如果虚言欺诈,即使天涯天涯,我等也会登门复恨!”
“我等乡野之辈,安闲涣散,如有军中管束,恐怕不便。校尉之意,我等心领。山高水远当有再见之时,本日先行告别!”言罢,史阿打个唿哨,领着一众儿郎奔阳关而去。
“现在阳翟失落,波帅败走,不知周兄弟作何筹算?”黄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