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2页/共12页]
强其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觉得教父。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旷兮其若谷﹔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致虚极,守静笃。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章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虚其心,
澹兮其若海﹔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神无以灵,将恐歇﹔
视之不见,名曰夷﹔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何谓宠辱若惊。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八章
生之徒,十有三﹔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其次,侮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二章
悠兮其贵言。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何谓宠辱若惊。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慎终如始,则无败露。
无执,故无失。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四章
挫其锐,解其纷。
民之处置,常于几成而败之。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太上,不知有之﹔
谷无以盈,将恐竭﹔
是谓袭明。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