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顺应天地[第2页/共10页]
孔子说:“算了,不必再答复了!不会为了生而使死者复活,不会为了死而使生者死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靠吗?实在全存在于一个团体。有先于六合而产生的物类吗?使万物成为具有各别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无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成能先行呈现具象性的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由气的聚合构成万物以后,这才持续不竭繁衍生息。贤人对于人的垂怜始终没有闭幕,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孔子对老聃说:“明天安居闲暇,我冒昧地向你就教至道。”老聃说:“你先得斋戒埋头,再疏浚你的心灵,打扫你的精力,废除你的才干!大道,真是通俗神妙难以言表啊!不过我将为你说个大抵。
“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暗淡、幽远,是以北方就是所谓不成知的处所。篇文以为“道”是不成知的,是以开篇便预示了主题。本篇内容主如果在会商“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赋性,另一方面也阐述了人对于宇宙和外在事物应取的熟谙与态度。
被衣话还没说完,齧缺便已睡着。被衣见了非常欢畅,唱着歌儿拜别,说:“身形如同枯骸,内心如同死灰,俭朴的心机返归本真,并且并不因为这个原因而有所矜持,浑浑噩噩,昏暗淡暗,没故意计而不能与之同谋。那将是甚么样的人啊!”
全文能够大抵分红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偶然得而鬼神服”,阐述有为而治的思惟基于“道”。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生长窜改是天然的,是以管理天下就该当是有为的。这一部分是全篇的中间肠点。第二部分至“大小,是非,脩远”,通过“夫子”之口,申明大道通俗奥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职位的人要得有为而治就得晓得大道。第三部分至“象罔乃能够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申明有为才气求得大道。第四部分至“南面之贼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申明聪明和才干以及统统报酬的作法都不敷以治天下,并直接指出“治”的风险就是乱的先导。第五部分至“退已”,申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甚么踪迹。第六部分至“俋俋乎耕而不顾”,对比有为和有为,申明有为而治必定留下祸害。第七部分至“同乎大顺”,阐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有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第八部分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第九部分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出从政的方法是纵任民气,促进自我教养,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第十部分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借种菜白叟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回绝社会的进步,倡导素朴和返归本真。第十一部分至“此之谓混冥”,别离描述了“圣治”、“德人”和“神人”。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奖饰所谓大德期间的有为而治。第十三部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笨和利诱。余下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实在是为本身设下了绳索,不管“得”和“失”都丧失了人的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