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檀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64.茶棚[第1页/共5页]

只见他正吃着豆糕,不紧不慢,不知是用心咀嚼还是想这事。

“公子还是想想本身。”我也叹一声,指指他的腰上,“公子的玉佩不见了。”

“那在那边晓得?”我问。

如公子所言,路边有一处茶棚。

他边幅气度皆出众,不管在那边,总能吸引一大片目光。现在亦然。他才在案前坐下不久,驿馆就变得热烈起来。一些来兜售果物特产的村夫女子,笑嘻嘻地站在不远处,也不做买卖,只扎堆聊着天,将目光几次瞅向公子。

公子反问:“以你之见,他们可果然是流民?”

我也吃一口,停顿半晌,正要说话,忽而闻得邻座道:“你传闻未曾,荆州那边的蝗灾,又减轻了些。”

我听着,未几,看向公子。

我哂然。

“甚好。”公子道。

杜之洋喜出望外,忙叩首道:“小人不敢苛求!公子大恩大德,小人铭记于心!小人阖家就算此生无觉得报,来世也要做牛做马为公子奔走!”

公子道:“在想方才那茶棚中的人说的明光道。”

茶棚仆人忙拿着笤帚走出来,凶神恶煞喝道:“都出去!谁教你们出去!出去出去!”

“崔勉出身贫寒,就算为官以后也无多财产,五百金从何而来。他送礼之时,恰是蝗灾帮凶之时,朝廷除开仓施助,还拨了万金筹粮。让蝗灾还是残虐,流民四散。我在来路上,问过好些流民,荆州各地都有,皆言未曾见过施助之物。”

小童们起家,又鞠躬再谢,向内里跑去。走到门前时,于宝忽而转头来看了看。

“舍粥市恩,还能是甚么人。”公子道,“如前朝五斗米道,亦藉灾荒而起,聚众反叛,成囊括之势。”

桓府的人马足有二三十,很有些鲜衣怒马之气,不管在那边都非常显眼。此地行人不断,自世人到河边安息之时,便已经引得很多来往的行人或本地农夫立足张望。

我看他一眼:“你探听做甚?”

我哂然,道:“公子怎想起这话?”

于宝目光闪了闪,与中间的两人对视半晌,将钱囊接过。接着,三人齐刷刷向公子跪下,嘴里一边说着“恩公福如东海波寿如南山石”一边要行三叩九拜大礼。

公子道:“蝗灾安稳以后。”

茶棚仆人道:“有, 不知要哪种香茶, 本店有桂香、槐香、芍药香……”

林勋就在内里,要拿住人并不难。

公子看着我,没有胶葛下去,却问:“霓生,你方才安知他们是一伙?”

我看着公子,笑了笑。

店东人暴露惊奇之色,三个小童也看着他,目光猜疑不定。

我对他摇了点头,对林勋道:“老林,出发以后,可将他们放了。”

“祖父母安在?”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逝在内里,公子皱着眉,长叹一声:“民生多艰。”

被林勋拿来以后,茶棚仆人声泪俱下,说他们也是没法。他叫杜之洋,是三兄弟的母舅,家人接踵死去以后,只剩下他们舅甥三人相依为命。杜之洋本来在荆州时,也做过茶棚买卖,技术甚好,现在到了豫州,他见日日乞食也不是体例,便想侧重拾旧行当。但他身无分文,只得去假贷。无法他们是流民,钱甚是难借,好不轻易借到,利钱也奇高。杜之洋起早摸黑,茶棚买卖也不错,但还是捉襟见肘,难以还清。眼看着要走投无路,舅甥四人便只好想出了这行乞盗窃之策。

想到这些,我俄然感觉有些沉重。

“霓生,”过了会,公子又道,“这些日子,我总想起史记中的一句话。”

我说:“知恩图报,自是该当。”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