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蜀王求见[第1页/共2页]
高士廉分歧与旁人,为北齐皇室以后,乃是皇后长孙氏的亲娘舅,对长孙氏有大恩,就连李世民贵为天子,私底下也需唤他一声母舅。
与突厥合盟之事有关?
“臣附议...”
“虎头来此何事?”李世民听到内侍的传告,一下子还未全然缓过来,竟将李恪的乳名唤了出来。
“陛下,此战打不得,如果突厥与大唐一旦开战,全部关中都将遭到涉及,没有二十年的时候,恐怕都缓不过劲来。”就在李世民犯难的时候,侍中高士廉又起家,对李世民道。
“启禀陛下,蜀王求见。”内侍走到大殿当中,对上首的李世民禀告道。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的答复,看了看上面坐着的李靖,问道“药师(李靖字),朕若以你为帅,统领全军,你有几成胜算?”
李世民听到内侍的话,脑海中闪现起李恪稚嫩,却灵巧懂事的模样,心中一下子想起了甚么,当即道:“宣!”
可凭城恪守绝非李世民的目标,若欲守长安,李世民只需紧闭城门,收缩关中兵力入长安便可,又何必犯险出城与颉利和谈,李世民不止要保长安,他更要保全部关中,要保三百万关中后辈。
李世民看着满殿的大臣,面色涨红,他虽是天子,但万事也不能为所欲为,更何况现在在太极宫中,另有一个太上皇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崇仁殿的偏殿内,一众重臣端坐此中,天子李世民则坐于上首,面色非常丢脸。
突厥雄师看似来势汹汹,实在已犯兵家大忌。
李世民道:“山中猛虎虽毒,尚不食子,朕若为之,难道甚与猛虎?”
“突厥已兵临渭水,众卿也是束手无策吗?”李世民看着坐下殿下一言不发的世人,问道。
并且李世民自幼参军,历经百战,与军略亦是卓绝,李世民自问纵是他本身挂帅,他的掌控也不会再多了。
立于殿下的褚亮,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晓得,李世民已经从内心做出了让步,他只需再稍稍地推上一把,李恪为质之事便板上钉钉了。
李世民听了李靖的答复,眉头微微一皱,但也并未起火。
李靖听了李世民的题目,也未立即答复,稍稍想了想回道:“如果据长安恪守,当有七成胜算,可如果出城迎战,恐怕不敷三成。”
“三成,太少了。”李世民摇了点头,叹道。
迷惑的不止是李世民,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繁看向了进殿通报的内侍,面露不解之色。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无法地叹道:“家国天下,如之何如?”
“臣觉得眼下乞降方是上策。”高士廉洁知这么说会恼了李世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内侍闻言回道:“蜀王有言,求见之事正与突厥合盟有关,故而再三命奴婢通传。”
李世民问道:“高侍中也主和吗?”
褚亮整了整衣冠,正要出列,可就在他的步子刚迈出一半的时候,大殿以外,卖力表里通传的御前内侍竟快步走了出去。
情势如此,这一仗该不该打,能不能打,大臣们清楚,李世民更清楚,只是李世民爱子心切,未到最后关头,他仍旧抱有幸运罢了。
毕竟跨马扬刀,平田野战是突厥所长,在田野,三万唐军与二十万突厥甲士数实在相差过大。
“臣附议。”
突厥二十万雄师深切大唐要地,已无后盾,再加上突厥人不熟天时,水土难服,待勤王雄师赶到,以李靖帅才,要击败突厥倒也并驳诘事。
李世民虽早知高士廉的意义,但听了他的答复,眼中还是不由闪过一丝绝望之色,叹道:“冲弱何辜,为何偏要苦受这般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