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蜀王求见[第2页/共2页]
与突厥合盟之事有关?
李世民即位未久,如果当真太上皇李渊适应百官之意出面,那对李世民的威望乃至是皇位都是极大的威胁。
高士廉回道:“陛下遣质子,是为天下万民,舍一子,顾天下,此乃仁善,后代亦当记史以颂,岂能以猛虎之论比拟。”
并且李世民自幼参军,历经百战,与军略亦是卓绝,李世民自问纵是他本身挂帅,他的掌控也不会再多了。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的答复,看了看上面坐着的李靖,问道“药师(李靖字),朕若以你为帅,统领全军,你有几成胜算?”
可世事就是如许,恰好就是褚亮这个小人物的俄然呈现,局势急转直下,竟如一簇毫不起眼的火苗,一下子扑灭了整片草原。
“臣附议。”
突厥二十万雄师深切大唐要地,已无后盾,再加上突厥人不熟天时,水土难服,待勤王雄师赶到,以李靖帅才,要击败突厥倒也并驳诘事。
“臣附议。”
“突厥已兵临渭水,众卿也是束手无策吗?”李世民看着坐下殿下一言不发的世人,问道。
殿下温馨了半晌,兵部尚书杜如晦起家道:“间隔长安比来的并州都督李勣所率四万雄师据此另有五日路程,如果明日与突厥开战,我大唐能战之兵不敷三万,恐怕难以言胜。”
突厥雄师看似来势汹汹,实在已犯兵家大忌。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无法地叹道:“家国天下,如之何如?”
“启禀陛下,蜀王求见。”内侍走到大殿当中,对上首的李世民禀告道。
“臣附议...”
迷惑的不止是李世民,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繁看向了进殿通报的内侍,面露不解之色。
对于萧瑀,李世民天然能够当庭斥责,但高士廉,李世民怒斥的话却实在开不了口。
李世民看着满殿的大臣,面色涨红,他虽是天子,但万事也不能为所欲为,更何况现在在太极宫中,另有一个太上皇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立于殿下的褚亮,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晓得,李世民已经从内心做出了让步,他只需再稍稍地推上一把,李恪为质之事便板上钉钉了。
前来传话的内侍昂首看着李世民,照实回道:“蜀王只言有要事求见,半晌担搁不得。”
高士廉道:“遣质子一人,可救关中百姓百万,陛下乃天子,此中短长,还望陛下定夺。”
李靖长用兵,良策画,兵法当世无双,在平江陵、岭南、淮南、灵州战事中建功无数,人所共睹,隐有力压李勣,据武臣之首的意义。李靖脾气沉稳,毫不会妄言,既他这么说,究竟天然也与此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