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7章 (17)[第1页/共4页]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攸所也。传闻则本然清净互遍互融。据今则宛尔江山。硕乖水火。莫知所往。孰是孰非。愿垂慈诲。冀无所惑 二许宣三。一叙诠

由是。引发尘劳烦恼 由前三细。引发四粗。谓智相相续执取计名也。此四恰是二障之体。以妄图内熏境地外熏。人缘具足。由是方生。故云引发。染污劳累造业受报。轮转无穷皆因为此。即烦恼道也。下业果众生即后二粗。起信云。以有境地原因复活六种相。此即六粗也 二由内感外

交妄产生。递相为种。以是人缘天下相续 先从明昧动摇有风轮。风摇明立有金宝。金风相摩生火性。火蒸金润有水生。水火订交。势有胜劣。水胜火劣为海洲。火胜水劣。为山石。土劣水胜为草木等。外相虽尔。皆由内心。内心无变外岂不同。经且约外。故云递相为种 二众生相续二。一辨其相二。一明根尘创结二。一指后果相

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月朔句别牒所明。若如汝言。必有所明方称觉明。若无所明但可名觉者。次二句破云。如来常说觉湛明性。岂得无明。若实无明。分歧名为觉湛明性 三结示真妄二觉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沉默承听 四答释二。一答藏性生相疑二。一正答所疑三。一牒疑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此之一问定其解惑也 解则分歧致疑。惑则此非正问。问意云。汝闻我说性觉妙明。为作何解。为此觉体赋性自明名为觉明。为复觉自不明由觉他明显与觉异名为明觉。觉明之号由谁而立。故云汝称等。此之二意。一正一邪。定满慈答为得何意。得此则无疑。认邪则生妄。故此一问定其解惑也 二答由所觉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 真觉之体。本有妙明。不逐缘生。非由境起。本来寂照法界一相。故云觉非所明。是以真明。无明不了妄执为所。由是一念才起四惑俱生。本识初相莫不是此。起信云。由不照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于念。又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是此真明为执所认而立所明也。此即真如不守自性。为妄所见便为所相。如前灯光为眚所见便为圆影。此名无始住地无明。缨络经云。四住地前使没法起。故寂极微细。即此所相也 二广辨三相展转生由二。一立因相二。一别示三相三。一异相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 如是三相。相互扰恼。相互混乱。形待不息遂成劳倦。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三相虚妄染污真性。故名为尘。汨清净体令失明洁。故名为浊。浊之粗细名相五重。以下广辨。皆由此三而为底子也 二辨果相二。一由因引果二。一由细引粗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 初二句总牒所计。若汝执言。必有所明方称明觉。若无所明无明觉者。佛即破云。有所非觉也。意云如有能所焉称真觉。夫真觉者离能所相。见道偈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经云。不了心及缘。则生二妄图。了心及境地。妄图则不生。上文云。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故知有所非真觉也 二破妙性非湛明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据斯答意。觉体自不能明。必须别假他明为其所觉。若无所觉之明。但可独名为觉。不得兼称觉明。若欲兼称觉明。必有明为所觉。斯则但认于邪。觉得妄法生起之本。佛之本意。觉性元明。必不因他而称明觉。觉妙明妙觉圆明圆。明觉一相无二无别。此唯真觉更无别法。除一宝相余皆魔事。满慈起教。示自不知。妄认所明。遂成迷倒 三约计叙妄二。初且破满慈能所执见三。一破真觉堕能所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