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3章 (13)[第2页/共4页]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六意法处三。一发难以征

何故故。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底子无自性。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干汝入 从境从根从空亦如前释。虚空自味者。味犹尝也 三结成虚妄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通塞根空俱无生处 二破生处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二破生处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 互有互亡破也。根境相显触乃得成。一有一无。故不名触

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只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过去伐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此中象马牛羊各种声响 破耳往声处也。初二句牒。如我下破。初举喻。佛喻耳根。祇园喻鼓。城喻阿难。汝闻下例破。耳根既往鼓处。阿难应阙耳根。钟声与鼓齐鸣。分歧更闻钟响。况余声耶

若生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碱味。既碱汝舌。亦碱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碱。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不觉碱。必无所知云何名味 破空生也。初三句牒计审味。必其下正破。初四句身面俱碱。后二句碱同海旋。若俱碱者海鱼无异。既常下纵破。初四句互夺两亡。纵汝常受于碱。毕竟不能如淡。若无淡味。何显于碱。淡之与碱俱不安立。必无下二句结非知味。咸淡既不能分。不成说名知味 三结示虚妄

是故当知。见与见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无处所者无生处也。余文可见 二耳声处三。一发难以征

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 会聚也。中犹内也。吸撮皆取也。由生灭境。激发会聚内觉知性。此之觉知。常取生灭。于内别离。非同前五照外境地。故名内尘。以意根内缘不缘外故。即前文中聚缘内摇也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五身触处三。一发难以征

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该虚空与汝成触 破转救也。初二句牒救总征。若汝救云。所生虽一。能生自二。云何令我头手不异者。此则一体之触为在那边。故云触谁为在。在能下二句推同前破。前云若在于手头则无用等。不该下破空生也。无形之法尚不能生。岂况空无而能成触 三结示虚妄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活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二随计牒破

何故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干汝入 先破境生。境有动静。闻一则不闻一。以随能生有生灭故。次破根生。不假动静闻亦无端。后破空生。空如有闻自成于根。又空自闻。岂干于耳 三结成虚妄

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四舌入三。一标其无体二。一举喻显妄

是其倒置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已上总指生灭。结成意根。梦中现境因睡故有。脱礼是假。既睡寤已。不了假有。览而忆想。谓是实在。名为倒置生住异灭。寤寐忆忘皆生灭也。法中亦尔。动心现境已是虚妄。事识不了见境实有。名为倒置。境与别离。前后讹替念念移易。名生住异灭。览此生灭全归意根。熏习不竭。念念别离。名意根耳。能别离意。所别离境。皆是觉性当中无明劳相 二约尘辨无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