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3章 (13)[第1页/共4页]

是故当知。见与见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无处所者无生处也。余文可见 二耳声处三。一发难以征

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像。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二破成无相二。一标无生

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木 破空生也。空性常住应常有香。若常有香。何必烧木方闻香气

何故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干汝入 先破境生。境有动静。闻一则不闻一。以随能生有生灭故。次破根生。不假动静闻亦无端。后破空生。空如有闻自成于根。又空自闻。岂干于耳 三结成虚妄

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四舌味处三。一发难以征

阿难。比方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二手喻真妄。合喻真妄和合。真有不守自性随缘成根境等。如随冷热缘成冷热手。问二手当中何手喻真。答以势劣者喻真。思之。余如文 二约尘辨无

若无来往。亦复无闻 双结不成闻义也 三结示虚妄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活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二随计牒破

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六意入三。一标其无体二。一举喻显妄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二破生处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像。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释如前文 二破成无相二。一标无生

阿难。比方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舌根不动喻真。吻喻无明。舐喻真与妄合。劳即念动。念动故境生。如甜苦淡。问甜苦由劳故生。可喻妄境。淡是舌根不动。合喻于真。为何喻境。答元来不动能够喻真。今以由动故显不动。既是形待。故成妄矣。以下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余如文 二约尘显无

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四舌入三。一标其无体二。一举喻显妄

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 互有互亡破也。根境相显触乃得成。一有一无。故不名触

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五身触处三。一发难以征

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聚散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 二破生处

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人缘非天然性 五身入三。一标其无体二。一举喻显妄

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 共成一体破也。初四句正破。若头与手共生一触。遂令二种合为一体。设许一体。触自不成。此结破也

若复色尘生目睹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 破境生根也。初二句牒。观空下破。此亦色空相对而破。此破色也。色既生根。观空之时色已销灭。从谁生根而了于空。又色能显空。见空之时色已销灭。从谁显空。下色之一字。义含空能生见。例色应知。单破双结。妙尽译旨 三结示虚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