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第4页/共4页]
阿难。吾复问汝。诸人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征问世谛见与不见之由 二别答双难二。一答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明暗自有相陵。见性未曾挪动。斯则见相见暗。俱名为见。不成说言见暗之时名为不见 三会通二。一结显会通三。一会前见性非他所成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各种发明名为妄图。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图若存。表情难脱。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独一妙觉湛然周遍。于中更无是相非相。指便是见也。非指即非见也。但文变耳。然笔墨法师。困于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竞执空华争驰仲春攻乎异端。彼我天隔。苟能居统统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扑灭。住妄图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实在。斯则随顺觉性。云何更容是非是相于其间哉
诸和合相。与反面合。心犹未开 述未悟也。心中犹疑此见和合与反面合。未得开解。是一迷闷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真见自体尚离见相。无体可得。岂令见用照所及乎。又见体尚无体。岂及有见用。又所觉之妄。尚无有体。能觉之见岂能及乎
现在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和合等义。尚未明白。何堪更闻见非是见。斯则醉更洪饮。孰能觉悟。故云重增迷闷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各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亮。则不能见 此举由一明缘。以答见各种相。人间之法假因托缘方始名见。非是离相湛然之见。以下文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三难二。一正难
我今观此觉性天然。非生非灭。阔别统统虚妄倒置。似非人缘与彼天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实在心妙觉明性 今观觉性。本是无生。离诸虚妄。有似分歧楞伽所说。与彼外道天然执见如何辩白。此不知如来随宜说法。在楞伽时。为破外道不了业种熏习感外增上。遂即妄计乌天然黑鹤天然白等。故佛说有人缘。约人间相缘起事理。今此直明一真法性。岂同人缘随他意语耶 二正破二。一牒疑核定
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诸法无体。不觉故有。不觉即觉。元是菩提。起信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下经亦云。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即亦是中道义也。文殊前问。此诸物像及此见精元是何物等。故佛答云。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此则显一真法界离性离相。圆收诸法无不是如。云何更说是见非见。即洗涤前来缘尘辨见。或见或尘是非之相。若不以三昧遣荡。何能契此一如。故净名息言。意在于此 二引文殊为例二相元无三。一引例二。一问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若无明相名不见者。暗时无明应不见暗。若实见暗。只可说无明相。不成说为无见也 二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