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桓温病危[第1页/共3页]
仲春初六辛巳日,大司马桓温来朝,司马昱诏射中领军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这时建康朝野情面恟恟,传言桓温因王、谢大族禁止其封王爵,此番入建康就是要诛杀王坦之和谢安,然后代晋自主——
桓温佩服谢安的胆色,他也不欲此时杀大臣立威,笑道:“正自不能不尔。”遂命摆布撤之。
桓济嘲笑道:“有五叔父为桓玄撑腰,那黄毛小儿就能袭封南郡公。”
谢安浅笑点头,王、谢大族靠老病挫败了桓温的图谋。
桓熙迟疑未决,桓济道:“五叔父如奉父亲乱命以桓玄为嗣,龙亢桓氏必败,五叔父就是我龙亢桓氏的罪人。”
桓秘忿忿而退,对桓熙道:“汝父不把我这个弟弟当作可拜托之人,汝之事,我无能为也。”
桓温命参军袁宏留在建康催促朝廷下诏命封王,尚书令王彪之知袁宏文辞华丽,就请袁宏草拟圣旨,袁宏写好后,王彪之调集谢安、王坦之、高崧、张凭等人共议,一众高官不议册封闲事,专赞叹袁宏文辞之美,并提出多少点窜定见,袁宏只好殚精竭虑去点窜,要把这公文圣旨写成《三都赋》那样的传世奇文,左思的《三都赋》那但是前后写了近十年啊——
因宗之前日有信来奉告将于七月中旬来邺城,宗之现为兖州记室书佐,陈操之便让顾恺之再多盘桓数日,待宗之到来后再同道去兖州——
陈操之笑道:“甚好,一言为定。”
桓熙吃了一惊,万一桓玄是他儿子呢,并且他还对李静姝怀有非分之想,说道:“先不要杀,关押起来,待五叔父来姑孰,逼迫五叔父承诺以我为世子,那陈操之也要来姑孰,先杀陈操之。”
——建南北大运河是陈操之的假想,但此项工程过于浩大,以东晋现在的国力底子有力支撑,以是陈操之先从邺城和钱唐开端,邺城水路通黄河,钱唐水路通长江,这两条运河的贯穿将对三吴和河北的民生影响深远,惠及子孙万代,而面前之方便是,顾恺之能够乘舟直至兖州,再从兖州经巨野泽至徐州,大大减少了鞍马的劳累——
王坦之一贯自以为才调不在谢安之下,自此始爱护谢安。
初旬日午前,桓温乘金车大辂、玄牡二驷,衣衮冕之服,着赤舄之履,在三千持钺执戟的虎贲保护下来到新亭,谢安、王坦之率百官拜于道侧——
桓温在新亭山下设帐,虎贲森严,延见百官,那些驰名誉的官员见桓温来势不善,帐幔后偶露斧钺锋芒,皆颤栗失容,王坦之流汗沾衣,手里的笏版都拿倒置了,只要谢安平静自如,安闲就席,对桓温说道:“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必帐后置人耶?”
桓温知桓秘对他有怨气,这个四弟不是能遗言后事的人,便道:“我还等得起,待买德来后再议后事。”
桓秘道:“这等事逼他承诺有何用,过后不成以忏悔吗!既杀陈操之,就不能善了,要一并提兵入建康,诛杀王、谢,代晋为帝才是上策。”
谢安点头道:“为何要建港造巨舟我亦猜想不透,陈操之的安排老是有深意的,然开通运河是便当事,可节风行路的人力物力,惠及先人。”
桓秘眼望桓熙,说道:“伯道,事急矣,看你如何定夺。”
当日傍晚,桓温入建康城,次日乘舆入台城面君,委宛地向天子司马昱讽求王爵,司马昱唯唯诺诺,表示克日就下诏封桓温为楚王——
陈操之于三月初十获得姑孰的六百里急报,知桓温病重,当即率八百轻骑渡河南下,先至洛阳,司州刺史桓秘先接到急报,已于旬日前出发回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