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上品寒士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八十、龙潭虎穴[第1页/共5页]

桓冲将兄长的尸首抱置在榻上,想着兄长一世豪杰,身故之际竟如此苦楚,不由抚尸落泪,长跪不起——

桓冲起家痛斥李静姝:“兄长垂死时,汝为何时不在摆布奉养?”

桓济道:“不必理睬。”

桓熙点点头,皱眉道:“五叔父为何会与陈操之同日达到,有如许巧的事?”

桓冲径去内院看望大兄桓温,见到的倒是这么一幅惨相:

李静姝喜出望外,不大明白陈操之为何透露如此美意,心想:“莫非陈操之见我寡居,乃有好逑之意?之前是畏桓温威势,不敢透露?”一个以仙颜自矜的女子见男人对她示好,总会以为那男人是觊觎她美色——

李静姝泪流满面道:“妾与小玄被桓伯道兄弟拘禁在后园柴房,方才始得出来,哪知将军竟然已薨!”

陈操之浅笑道:“王元琳真是谨慎谨慎啊。”

桓冲急上前探兄长鼻息,竟已断气。

桓济道:“皆已寂然待命,都是死忠之士。”

四月十三庚戌日,诏命下,免除桓秘司州刺史之职,改授散骑常侍,以河南太守沈劲为司州刺史,桓熙、桓济俱贬为庶人,放逐长沙,永不叙用,以五兵尚书王蕴代桓济为丹阳尹、以谢安幼弟谢石为五兵尚书;以桓冲为征西将军、都督扬、豫、江、梁、荆、益、宁、交、广九州军事,领扬州刺史,镇姑孰;以桓石秀为荆州刺史、桓冲宗子桓嗣为江州刺史——

桓冲略一清查,公然如此,大怒,将桓温身边的近侍全数正法,一面命人安插灵堂、讣告朝廷,一面密审桓熙、桓济,得知四兄桓秘也参与了此次谋乱,桓冲既悲伤又悔恨,但桓秘是他兄长,他不便拘禁他,当即上表朝廷,夺职桓秘司州刺史之职,同时奏免桓熙安北将军、桓济丹阳尹,又削去桓济临贺县公的爵位——

朱序等西府旧将更密劝桓冲诛除王彪之、王坦之、谢安诸人,专执时权,桓冲不从——

桓熙心有不忍,想了想,终究还是点了一下头。

四月初二傍晚,陈操之渡江见到了桓冲,桓冲之以是早退是因为他去了襄城安插军事防务,见到陈操之,桓冲问道:“陈刺史何故让我暂缓入姑孰?”

司马道福见陈操之不答话,嫣然一笑,说道:“你就算没有之前俊美,也蓄了须,不过我还是爱看,唉,内心还是想着你——”

桓熙想到要杀陈操之,表情冲动起来,却又道:“父亲要见李氏和小玄,如何是好?”

一边的李静姝也盈盈见礼道:“请陈刺史念将军昔日情面,看顾我孤儿寡母一些。”李静姝口里的将军是指桓温。

正说话间,有军士吃紧来报,说新安公主大吵大闹,要见李娘子、要见郡公——

却听司马道福又道:“你为何蓄须?剃了吧——”

陈操之一笑,司马道福是极爱美女人的,倒是心直口快,他此次以不到一个月时候从邺城长驱近四千里至姑孰,日夜兼程,风吹日晒,那里还能是阿谁面如敷粉的美郎君——

桓秘虽未被贬为庶人,但也无颜接管散骑常侍之职,今后去官归隐,龙亢桓氏遭此变故,不但丧失了司州刺史和丹阳尹这两个首要官职,名誉也是大损,作为龙亢桓氏的家主桓冲深自谦退,以挽时望,当初桓温在姑孰,极刑皆专决不请,桓冲以为生杀之重,当归朝廷,凡大辟之刑先须上报朝廷,然后行之——

这时,已得解禁的李静姝母子仓促赶来,跪在榻前,大放悲声。

王猛谏曰:“桓温新丧,虽诸子相争,但有桓冲、陈操之在,江东必不致动乱,并且乘其丧伐之,虽得之,不为美,且国度本日未有才气一举取河北、河南也,即便能略取数郡之地,但今后与晋势同水火,战乱不休矣,徒有伐丧之名,而不能毕其功与一役,窃为陛下不取,臣谓宜遣人吊丧,使义声布于天下,况桓温新死,骤逢内奸,反而让王、谢、桓、陈诸强臣同仇敌忾,不如缓之,待其强臣争权,变难纷起,然后命将出师,能够兵不颓废,坐收河北之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