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3页/共5页]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断,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断,不能自还,因此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

芫花熬甘遂 大戟

(149)伤寒5、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革更?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斯须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旋复代赭汤方: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革更?,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轻浮者,小陷胸汤主之。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革更?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革更?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鞭、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白虎加人参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大陷胸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30)藏结无阳证,不来往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成攻也。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岑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170)伤寒脉浮、发热、发汗,其表不解,不成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黄芩汤方:

(144)妇人中风,7、八日续得寒热,发作偶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偶然,小柴胡汤主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