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页/共5页]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大陷胸汤方: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起码腹?革更?满而痛,不成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白散方: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月朔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革更?,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小?革更?,小便倒霉,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衰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俺俺汗出,发作偶然,头痛、心下痞?革更?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岑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139)太阳病,2、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小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倒霉,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了然,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革更?,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倒霉,身必发黄。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材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革更?,(一云脐下心下?革更?)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瓜蒂散方: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十枣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擘,十二枚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鞭、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170)伤寒脉浮、发热、发汗,其表不解,不成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芫花熬甘遂 大戟

(130)藏结无阳证,不来往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成攻也。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实在而取之。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升,熬芒硝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