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页/共7页]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小柴胡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大青龙汤方: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以是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栀子甘草豉汤方: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115)脉浮、热甚,而反炙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4)淋家,不成发汗,发汗必便血。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栀子干姜汤方: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成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116)微数之脉,慎不成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抢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故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麻黄汤方: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以是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知,然后复下之。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心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