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伤寒杂病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2页/共7页]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而至也,此为小逆。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成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真武汤方: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极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倒霉、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37)太阳病,旬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大柴胡汤方: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63)发汗后,不成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当者,大便当?革更?,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以是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116)微数之脉,慎不成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抢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故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抵当汤方: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60)下以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以是然者,以表里俱虚故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成发汗,当自汗出乃解。以是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