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北山经(3)[第1页/共3页]
①灂:眼昏花。
再向东北三百里,是座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而没有石头。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夏季干枯,夏季流水,确切能够说是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周遭三百步,叫作发丸山,小山上储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
【译文】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再向北一百里,是座题首山,这里出产玉,也有很多石头,但没有水。
【注释】
再向东三百里,是座彭山,山上不发展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流水。蚤林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叫作肥遗的蛇。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食之不妒。
【原文】
【原文】
【注释】
【注释】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②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虖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①。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原文】
【原文】
【译文】
【译文】
【注释】
【原文】
①柘木:柘树,是桑树的一种,叶子能够豢养蚕,果实能够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②炎帝:号称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③堙:填塞。
②秦椒:一种草,所结的籽实像花椒,叶子颀长。
【译文】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谒戾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还储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在这座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作丹林。丹林水便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
再向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①。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原文】
【注释】
【译文】
【注释】
【译文】
再向东北二百里,是座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到处是竹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枭却长着白脑袋,叫作黄鸟,收回的叫声便是它本身称呼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不生妒忌心。
【注释】
向东三百里,是座沮洳山,不发展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是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池。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
再向北二百里,是座景山,山上出产良好玉石。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原文】
再向东二百里,是座虫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竹子,另有很多青石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