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僧格林沁之死》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盖棺定论[第3页/共5页]

世人起家,但仍然心中忐忑不安。

当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卖鱼者被都统押到刘铭传那儿的时候,在那边已经有十几位被当作张宗禹的嫌犯捆在那儿了,另一边,还躺着十几尸身。都是从徒骇河里打捞上来的。尸身已经开端*。臭味熏天,兵士们不得不在尸身四周焚上香,粉饰一下臭味。

“拜见六王爷。”李鸿章见礼,六王爷仓猝行礼止住:“李中堂,免礼免礼,中堂大人乃朝中重臣,亲临舍间,王爷我脸上有光呀!”

二人坐定,六王爷特地让侍女沏上新上市的承平猴奎,说:“中堂大人,这一次若不是淮军与湘军紧密共同。将捻贼完整剿除,大清还真不知要乱到甚么时候,你为皇上除了亲信大患,功绩不小啊。恭喜你了,中堂大人。”

“我不是捻贼,我是捕鱼的张中玉,你们抓错人了!”那位卖鱼的张中玉喊道。

李鸿章品了一品猴奎,满口的暗香沁入脾胃,浑身高低。顿感舒泰,感激地说:“那里那里,剿除捻贼,本是臣应尽之责,何况,这一系列的争战,也非淮军一家之功,没有湘军与各省州府合力为之,顽贼定难全歼。何况。皇上决策有方。六王爷你亲身坐阵军机处督战。为皇上、两宫太后及时通报战情,站在大清全局的高处不时调剂摆设,才获得如此结果。微臣只是效犬马之力,何敢贪大功为己有?”

刘铭传这个帽子一扣,吓得那些来报功的各路县令巡按和乡绅跪倒一地:“小人知错,望大人饶命!”

可当他们找不到张宗禹时,却发怒了,气得将那十七位将士一个个地吊起来抽,但张宗禹到底去哪儿了,是投水他杀了还是拍浮逃脱了。这十七位将士还真是不晓得。

沿着徒骇河上百里的县、乡、镇、村。到处都能听到锣响。只见本地的团练头子们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张宗禹的画像,到处呼喊:“各位百姓,父老乡亲。发财的机会已到!奉总督大人传令,凡有供应捻贼贼首张总愚下落者。赏银五百两,活捉张总愚者,赏银一万两,寻到张总愚尸身者,赏银一千两!”

“嗯?这是你的至心话?”刘铭传俄然脸变了色,声音变得峻厉起来。

一听到此人名叫张中玉,那位便衣差官便暗中批示着两个技艺不凡的团练尾随身后,趁其不备,猛地拿下。

刘铭传先是咳嗽了一声,算是打了个号召,也是震了一下各位领功者。

在沾化县流钟镇的一条古街上,一名戴着斗笠的渔夫背着一篓鱼来到了鱼行,他将鱼篓里的鱼倒入鱼行的空筛子里,向掌秤的行主报了价,就将斗笠往下一拉,等着主顾前来买鱼。行里的买卖全都交给掌秤的行主了,他报着各种鱼价,主顾们挑鱼他过秤,然后到前面的帐房上付款拿鱼走人。卖鱼者的鱼卖完了,也到帐房那边结帐,扣掉鱼行里的办理费,这个买卖就两清了。这位卖鱼者在卖鱼的时候,因为行动有点儿古怪,模样与那画像上的张宗禹也有一点像,就被一名差官盯住了,那差官穿戴一身破衣,是化了妆的。当这位古怪的卖鱼者卖完了他的鱼,前去帐房结帐时,只听行主叫行道:“张中玉,卖鱼十二斤,得银六十文,扣行过秤费五文,实得银钱五十五文,帐清!”

郭松林问:“你叫甚么?”

“这个,现在就不好说了,我能够以关东剿匪重担压住伯彦漠纳祜理,不让他到淮军大营胶葛肇事,但中堂大人也要尽量给他一个说法,必竟张宗禹是死是活尚不明白,如果活着,抓住他为最好,让他交出杀人凶手,如果他死了,也好说,就说乱军剌死也不是不成,就是这个张宗禹下落不明,就不好说了,捂不住伯彦的嘴呀?”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