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盖棺定论[第2页/共5页]
可当他们找不到张宗禹时,却发怒了,气得将那十七位将士一个个地吊起来抽,但张宗禹到底去哪儿了,是投水他杀了还是拍浮逃脱了。这十七位将士还真是不晓得。
世人起家,但仍然心中忐忑不安。
六王爷一听是这么回事,笑了,说:“我当是甚么事呢,是这事呀。不瞒你说,自打他父王僧格林沁罹难,他为清查杀父凶手的事不知找我多少回了,死了就死了,大仇由大清替你报,如何老是钻牛角尖呢?当年丁葆槙就查了一阵子,说法有三,乱军中中又在黑夜里,你晓得是谁先杀的第一刀?将捻贼全当作殛毙僧王爷的凶手岂不是更好?国仇家仇一齐报,可他就是不断念。好了,你不要管他,至于真凶是谁,只要抓住张宗禹才会晓得,现在张宗禹的下落找到了吗?”
正说着,知县刘玉坤带着一帮人来了,他禀报刘铭传大人:“刘大人,郭将军,错了,错了,这个张中玉,非捻贼张总愚也。我的差官看着他像张总愚,就暗中盘问,本来想抓到县衙问一问的,成果被你的人马给抢了去。你们前脚走,他一家长幼就到大堂喊冤来了,这不,他家支属,街坊邻居,八方证人都在这里呢,这个张中玉就是徒骇河边捕鱼的渔民。”
“谢大人免罪之恩。”众官员一齐下跪谢恩。
刘铭传先是咳嗽了一声,算是打了个号召,也是震了一下各位领功者。
“啪”一个重重的皮鞭甩在了张中玉脸上,“他妈的b的,叫。叫,还敢胡叫,是不是捻贼你说了不算,老子说了才算数!”
李鸿章品了一品猴奎,满口的暗香沁入脾胃,浑身高低。顿感舒泰,感激地说:“那里那里,剿除捻贼,本是臣应尽之责,何况,这一系列的争战,也非淮军一家之功,没有湘军与各省州府合力为之,顽贼定难全歼。何况。皇上决策有方。六王爷你亲身坐阵军机处督战。为皇上、两宫太后及时通报战情,站在大清全局的高处不时调剂摆设,才获得如此结果。微臣只是效犬马之力,何敢贪大功为己有?”
李鸿章自谦有度。风采非同普通,让六王爷听了心中热乎乎的,说:“李中堂乃人中能人,朝中贤人,世中朱紫,佩服呀佩服,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一会儿南跑北奔,一会儿运筹帷幄,为皇上分忧解难,看看你,都肥胖了很多,等你将战事完整弄洁净了,我替你向皇上乞假,好好歇息几天。”
卖鱼者说:“我叫张中玉,可我不是捻贼。”
刘铭传不说话。部下部将郭松林一个一个地过案子,过一个骂一个。过一个骂一个,好不轻易,将张中玉带上来了,都统禀报说:“这位就是捻贼张宗禹。”
刘铭传这时候发话了。
刘铭传这个帽子一扣,吓得那些来报功的各路县令巡按和乡绅跪倒一地:“小人知错,望大人饶命!”
“总督大人开通,是大清的清官啊,我们给刘大人叩首了!”众百姓也齐齐跪下,为刘铭传叩首。
郭松林:“汪原,你他妈的脑筋里进屎了还是进尿了,想挣那一万两的赏钱是不是?你觉得皇上的银子那么好骗吗?
连日的暴雨将和顺的徒骇河变得澎湃彭湃,徒骇河果然如其名,让人生骇。这条河本来是大禹治水时疏浚的一条引水入海的河道,几经黄河众多使河道迁徒,加上来势凶悍,让人大骇,因而就有了徒骇河之名。
刘铭传说:“办错了事,就得改,知错必改嘛。我如果将你们交来的张宗禹一一写成案牍,上报中堂大人,再转到军机处六王爷那儿,然后再由六王爷禀报皇上和两宫太后,你们可就都雅了。可我也是人,你们官位儿能坐到明天也不轻易,我就不那样做了,给你们一个改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