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僧格林沁之死》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盖棺定论[第1页/共5页]

郭松林又问汪守备:“你说他是张宗禹,有何证据?”

“找到张宗禹我也就不要向王爷禀报了,我直接录了他的供词,将事情弄清楚,就让你、皇上、两宫太后放心了。但是,刘铭传的步队将捻贼围堵在荏丘,在徒骇河岸边,捉到了张宗禹的最后十七骑,却唯独不见了张宗禹,河边留着一双布鞋,据俘虏们交代,这双鞋的确是张宗禹的,可他去了那里,是投河死了吗?为了证明他的死,我命人沿河十里周遭停止清查,河里也停止多处打捞,好几天畴昔了,就是不见他的尸身,他能够是投水而死,也能够不是,你说这如何来定论呢?”

当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卖鱼者被都统押到刘铭传那儿的时候,在那边已经有十几位被当作张宗禹的嫌犯捆在那儿了,另一边,还躺着十几尸身。都是从徒骇河里打捞上来的。尸身已经开端*。臭味熏天,兵士们不得不在尸身四周焚上香,粉饰一下臭味。

“六王爷说的有理,那我还是让刘铭传好好地查找一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沿着徒骇河上百里的县、乡、镇、村。到处都能听到锣响。只见本地的团练头子们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张宗禹的画像,到处呼喊:“各位百姓,父老乡亲。发财的机会已到!奉总督大人传令,凡有供应捻贼贼首张总愚下落者。赏银五百两,活捉张总愚者,赏银一万两,寻到张总愚尸身者,赏银一千两!”

卖鱼者说:“我叫张中玉,可我不是捻贼。”

“我不是捻贼,我是捕鱼的张中玉,你们抓错人了!”那位卖鱼的张中玉喊道。

刘铭传说:“办错了事,就得改,知错必改嘛。我如果将你们交来的张宗禹一一写成案牍,上报中堂大人,再转到军机处六王爷那儿,然后再由六王爷禀报皇上和两宫太后,你们可就都雅了。可我也是人,你们官位儿能坐到明天也不轻易,我就不那样做了,给你们一个改正的机遇。”

获得这个动静,李鸿章便备轿来到恭王府,将此事禀报六王爷。

“僧王爷?僧格林沁大人不是都盖棺定论了吗?为他加了封赏,盖了王庙,他的儿子伯彦漠纳祜理也担当了他的王位,现在还要干甚么?”

一听到此人名叫张中玉,那位便衣差官便暗中批示着两个技艺不凡的团练尾随身后,趁其不备,猛地拿下。

“干啥子,干啥子呀,你们是那边山上的贼人,明白日就来行劫?”那位名叫张中玉的大呼大喊。但是,他却拗不过两位技艺高强的打手,三下五除二就被绑了,拧着他往县衙跑。

刘铭传说:“你们冤枉了百姓,一句对不住就算了?百姓就会骂你,骂你们不当紧,关头是让皇上背骂名。既然不能获咎皇上,那就要起首不要获咎百姓。你们为这些冤枉的百姓,每人磕一个头,别的加五十两银子算是赔罪礼,我就不究查你们的欺君之罪了。对于那些从河里捞出的尸身,一概由你们买棺材厚葬,你们看如何?”

二人坐定,六王爷特地让侍女沏上新上市的承平猴奎,说:“中堂大人,这一次若不是淮军与湘军紧密共同。将捻贼完整剿除,大清还真不知要乱到甚么时候,你为皇上除了亲信大患,功绩不小啊。恭喜你了,中堂大人。”

可当他们找不到张宗禹时,却发怒了,气得将那十七位将士一个个地吊起来抽,但张宗禹到底去哪儿了,是投水他杀了还是拍浮逃脱了。这十七位将士还真是不晓得。

“总督大人开通,是大清的清官啊,我们给刘大人叩首了!”众百姓也齐齐跪下,为刘铭传叩首。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