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字经(7)[第2页/共3页]
【注释】
[1]既成:已得胜利。[2]异:惊奇,诧异。[3]宜发愤:应当早立弘愿,勤奋读书。
【解读】
西汉时路温舒用蒲草抄《尚书》浏览,公孙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俩无钱买书,但还不忘勤奋,如此苦学。
项橐,自幼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从小爱察看事物,遇事好突破沙锅问到底。见夏天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甚么夏天闪电打雷?”父亲说:“老天爷打闪照明,打雷劈好人和妖怪。”项橐反问:“那好人和妖怪只夏天有,夏季没有吗?”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孔子周游各国时就传闻过这个聪明聪明的小孩子,筹算会会这位神童。孔子坐着子路赶的马车,项橐站在路中不让路,地上还用小石头围了圈。孔子下车问他为甚么不让路。项橐说:“是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和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个弟子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此中,就问:“先生,甚么是‘有效之材’?”孔子说:“诸木当中,唯四时长青之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的确是有效之材,为甚么松柏四时长青呢?”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心红无孔。”项橐接着又问:“那为甚么竹子心白有孔,也四时长青呢?”孔子无言以对。孔子平生曾经拜项橐学乐曲、拜郯子学礼节,拜老子学人生哲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把学习放在高贵职位的人,定是谦虚向人请教而不在乎本身的春秋、职位和身份的。
昔仲尼[1],师项橐[2],古圣贤,尚好学。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注释】
[1]披:披开。[2]蒲:又叫草蒲,蒲编,指用草蒲编成书。西汉路温舒,家贫无钱买书。他把蒲草编成书,借书抄读。[3]竹简: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简上写字。西汉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借书抄读。
【注释】
《三字经》中拔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范故事,意在奉告我们非论家道如何贫苦,都不该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来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降服困难,尽力学习,不断止寻求知识的法度,这类肄业精力令人佩服。现在我们有着温馨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遇和学习环境,真是忸捏!
学习是需求从小循序渐进地接管文明知识教诲。如果因为各种启事,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机会,还能不能学好并获得成绩呢?答案是能够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闻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端发奋读书,他的老婆也了解并支撑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宗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师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唐宋八大师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读书,比及二十七岁时,才开端下决计尽力学习,厥后成了大学问家。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天子提出的题目对答如流,统统插手测验的人都不如他。
【译文】
【译文】
【注释】
[1]苏老泉:宋朝闻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奋:始,开端。才开端发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