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字经(5)[第3页/共4页]
【解读】
【解读】
【注释】
蜀[1]魏[2]吴[3],争汉鼎[4],号三国,迄[5]两晋[6]。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鼓起仁义之师,断根隋朝各路之乱获得天下,初创了大唐基业。
自周平王东迁都城后,对诸侯的节制力开端式微,诸侯国之间经常武力相争,而游说之士们也开端鼓吹、游说,大行其道。
周辙东[1],王纲[2]坠[3],逞[4]兵戈[5],尚游说[6]。
周平王东迁后,一统天下的职位早已名存实亡,而是“五霸”说了算。齐桓公是五霸之首,他重于鼎新,国力日趋强大。宋襄公帮忙了齐孝公登上了王位,并以讲信誉、讲仁义著称。因为晋文公的父亲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晋文公前后在卫国、齐国、曹国、楚国过着十几年颠沛流浪的糊口,后在秦国的帮忙下晋文公重新回到本身的国度当上了国君。现在的腐败节也是发源于晋文公记念曾经帮过他的介子推“割股充饥”之恩。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岳父,他任人唯贤,渴慕贤才。他用五张羊皮把当时在楚成王部下养马的百里奚换回,后成为秦穆公的贤臣。“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楚成王的一鸣惊人,成绩霸业。
《三国演义》全书描述了三国期间的政治军事搏斗风云,反应了三国期间各种社会冲突的渗入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期间的汗青剧变,是我国度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天下文学宝库的一部分。作者罗贯中胜利地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胸怀大义;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关羽的“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的“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等等。
周共和[1],始编年。历宣幽[2],遂东迁。
【译文】
【译文】
迨[1]至隋[2],一土宇[3],不再传,失统绪[4]。
汉朝建立后,颠末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文景之治”,又颠末汉武帝的开疆开荒,汉朝日趋强大,进入鼎盛期间。但内部的混乱使得官宦外戚相争,王莽就呈现了。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汉哀帝公元前1年归天后,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掌制,王莽出任大司马为辅政大臣,封“安汉公”,即能安宁汉室的公爵。公元3年,在王莽的策划下,汉平帝刘衎娶比本身大三岁的王莽女儿为妻。公元6年,大臣们给刘衎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衎一饮而尽。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直至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后,王莽被杀,在位15年。
【注释】
【注释】
东周分两个期间,东周前期为春秋期间,前期称为战国期间。春秋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强称霸。战国时的七雄别离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解读】
汉高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基业。汉朝皇位传到孝平帝时,被王莽篡夺了。
唐高祖[1],叛逆军[2],除隋乱,创[3]国基[4]。
【注释】
【解读】
[1]北元魏:北魏是鲜卑族称王,国号魏,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也称元魏。[2]宇文周: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3]高齐: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高齐、北齐。
直到杨坚起兵称帝,建立隋朝,天下重新同一。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仅传了一代,隋朝很快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