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章 三字经(5)[第3页/共4页]

迨[1]至隋[2],一土宇[3],不再传,失统绪[4]。

【注释】

【译文】

【解读】

直到杨坚起兵称帝,建立隋朝,天下重新同一。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仅传了一代,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译文】

【注释】

【解读】

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作为隋炀帝的亲戚,非常受重用,当时在号称中原北大门的太原当留守,以抗击突厥,钱、粮、兵器充沛。隋朝末年,农夫叛逆,事情四起,李渊起兵,翦除群雄,初创大唐王朝。厥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在担当皇位事情上起争夺,固然太子名正言适该当担当皇位,但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东征西战,赫赫军功远弘远于李建成。兄弟二人几番明争暗斗后,李世民在玄武门策动政变,杀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不久继任皇位,年号贞观,是为唐太宗。

【译文】

【注释】

【译文】

北魏孝文帝当时定都平城(现山西大同),他以为平城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兵戈用武能够,但分歧适推行鼎新,不能生长强大王朝的都城,想迁都至中原地带的核心肠区洛阳。而北魏的鲜卑族已经风俗了北方糊口,南边又没有成片能够牧马的草原,明显如许的决择对游牧民族来讲是具有应战性的。但孝文帝巧用出兵伐齐的标语,马队南下迁都洛阳。不但无益地节制中原地区,并且受中原文明影响停止汉化鼎新,如改说汉话、穿汉人的衣服、改用汉姓等,以是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姓元。北魏孝明帝年幼继位,母亲胡太后辅政,她非常奢糜又坚信佛教,兴建石窟(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弘扬佛教,破钞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大大减弱了北魏国力。北魏大乱,渐渐分裂,高欢节制了东魏,宇文泰节制了西魏。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以是也称高齐;西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又称宇文周。

晋朝王室南迁今后不久就灭亡了,不久就灭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刘宋、南齐、萧梁和陈。汗青称为南朝,四朝定都于金陵。

【注释】

北元魏[1],分东西,宇文周[2],与高齐[3]。

【译文】

南北朝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间,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端,至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对峙,以是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里所指的宋与厥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这里“宋”的建国天子是刘裕,也称刘宋。刘裕原为东晋大将军,篡位后杀光前朝东晋皇族,厥后刘裕的禁军首级萧道成篡位胜利,把刘裕子孙杀光,变宋为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为光复汉室,刘秀鼓起,颠覆新朝,规复国号为汉。东汉用时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1]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期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2]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期间,因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比年战役而得名。[3]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七雄:指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强国。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