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三字经(5)[第2页/共4页]
战国末年,秦国的权势日趋强大,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同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大乱,构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1]宋:刘裕代晋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2]齐: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3]梁: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4]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5]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定都金陵,史上称为南朝。[6]金陵:南京古称,另有建业、建康等名。
南北朝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间,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端,至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对峙,以是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里所指的宋与厥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这里“宋”的建国天子是刘裕,也称刘宋。刘裕原为东晋大将军,篡位后杀光前朝东晋皇族,厥后刘裕的禁军首级萧道成篡位胜利,把刘裕子孙杀光,变宋为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嬴秦氏[1],始兼并。传二世[2],楚[3]汉[4]争[5]。
[1]兴:鼓起。[2]孝平:孝平帝,在位五年被外戚王莽篡权殛毙。[3]王莽:汉朝大司马,汉元帝皇后侄,殛毙孝平帝篡权为帝,改国号为“新”。[4]篡:篡夺。
【注释】
【解读】
北朝先有元魏,元魏厥后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代魏建北周,东魏被高洋代位另立北齐。
【译文】
【注释】
【注释】
唐高祖[1],叛逆军[2],除隋乱,创[3]国基[4]。
【译文】
[1]唐高祖:李渊,本为隋朝太原留守,封唐国公,后隋亡称帝,国号唐。[2]义军:蔓延公理的军队。[3]创:初创。[4]国基:国度基业。
周共和[1],始编年。历宣幽[2],遂东迁。
[1]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期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2]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期间,因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比年战役而得名。[3]五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七雄:指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强国。
【注释】
[1]周辙东:指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阳。辙,这里指代车,意为搬家。[2]王纲:指王朝的统治。[3]坠:式微。[4]逞:显现、夸耀。[5]兵戈:军事力量、武力。[6]游说:政客以辩才劝说各诸侯采取他们的主张献策。
【译文】
[1]嬴秦氏:秦国君姓嬴,以是秦也称为嬴秦,这里指秦始皇嬴政。[2]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儿子,担当始皇为二世天子。[3]楚:楚霸王项羽。[4]汉:汉高祖刘邦。[5]争:争权。
【译文】
宋[1]齐[2]继,梁[3]陈[4]承,为南朝[5],都金陵[6]。
【解读】
战国末年,秦始皇同一六国,建立的秦王朝是我国汗青上第一其中心集权制的封建轨制国度。固然秦始皇在位统治的十五年期间苛政冗赋、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等,产生了很多负面评价,但不成否定的是其同一中国的汗青意义,使得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以及同一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进献。别的,秦始皇还推行郡县制,构筑范围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现在,长城早已被世人视为中国的意味之一。天子的称呼始于秦始皇,皇在当代的意义是大,帝是上前人们设想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天子就意味着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职位,并且是上天赐赉的,就是君权神授。秦始皇还采纳了很多遵君办法使得天子的职位崇高化,比方,只要天子自称为朕,只要天子用的玉印称为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