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字经(4)[第1页/共5页]
【解读】
《易经》虽是我国前人占卜用书,但它阐述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事理,具有通俗的哲学思惟。
因为周朝的式微,《诗经》内里的微言大义也被人忘记萧瑟了,以是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寓含着对实际政治的批驳以及对各国当权者善罪过动的辩白。
【解读】
【注释】
【注释】
大禹以后,大禹的儿子启担当了王位,导致禅让制退出了汗青舞台,中国汗青今后进入了家天下的期间。中国的汗青持续了几千年的家天下统治期间,直到颠覆独裁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天下性反动即辛亥反动的产生,才结束了最后一名满族天子,今后家天下的统治期间才真正结束。
[1]经:儒家典范。[2]子:诸子百家。[3]史:史乘。[4]世系:帝王家属世代相承的脉系干系。[5]始终:王朝兴亡的委曲。
【解读】
【解读】
读书从浅近易懂的开端,奠定肄业求知、为人处世的根本,再进一步研习更通俗的知识。
【解读】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书令人充分,会商令人机灵,条记令人精确。是以不常作条记者须影象特强,不常会商者须天生聪慧,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灵秀,数学令人周到,科学令人深切,伦理学令人持重,逻辑修辞之学令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脾气。”他切磋了读书的意义,也阐述了读汗青的服从,读史明智,所谓“殷鉴不远”“前车之鉴”,汗青让我们学会辩白哪些是该当接收的经验,哪些是胜利的经历范本。
[1]大小戴:指西汉经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2]礼记:关于礼法方面的谈吐汇编,由戴德编录的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后戴圣加以删减,编成《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即《礼记》。[3]备:齐备,详确。
经[1]子[2]通,读诸史[3],考世系[4],知终始[5]。
【解读】
【注释】
【译文】
【译文】
黄帝以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选贤禅让王位,在两位帝王管理下,史称承平乱世。
[1]经:指儒家典范。[2]方:才、当。[3]子:诸子百家之作。[4]撮:撮取。
远自伏羲氏、神农氏再到轩辕黄帝,三位太古期间的帝王都勤政爱民,先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夏传子[1],家天下[2],四百载[3],迁[4]夏社[5]。
【译文】
【注释】
对于重点的汗青事件要记着它的启事和成果,如许比较轻易把握。学习各门类的知识都要服膺一条原则,这就是大纲挈领,把握首要头绪。
各朝各代的兴衰,都是有内涵启事和外在启事的。商纣的残暴荒淫,引发各诸侯国的激烈不满,“仁政必兴、暴政必亡”。其二,周朝之前虽是诸侯国,但农业发财,这就意味着国力强大,为讨伐商纣供应了物质根本。周朝的汗青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被杀之前是西周,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是东周。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上演“狼来了”的故事。仇敌真来打击时,周幽王再点烽火已不能调集诸侯了,周幽王被杀,太子周平王继位。
【译文】
【注释】
【解读】
[1]荀:荀子,名况,著有《荀子》。[2]扬:扬雄,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3]文中子:王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4]老:老子,李耳,著有《品德经》。[5]庄:庄子,名周,著有《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