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字经(3)[第1页/共5页]
【译文】
【解读】
[1]小学:指南宋朱熹编写学习六艺等根本知识的《小学》。[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关于断句的学问有很多典故,如一名卖豆芽的人家里的春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乍一看,字都一样,这要如何读呢?当然是他但愿豆芽长(zhǎng)得长(cháng)一点,以是上联读作: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下联读作: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发音精确,词意清楚,精确分别句子,才气体味字里行间表达的意义。
孟子[1]者,七篇止,讲品德,说仁义[2]。
【注释】
【注释】
【译文】
九族之间的干系不但是血脉的担当干系,更是表现血浓于水的亲情。每小我都要熟谙到本身作为一名家庭成员而应当担负的任务和任务,家庭才气敦睦。
【译文】
[1]恩:有交谊。[2]从:夫对妇顺,妇对夫从。[3]友:和睦。[4]恭:恭敬。
[1]大学:“四书”之一,孔子门生曾参著,共十章。[2]修:修身、齐家。[3]平治:指治国、平天下。
【解读】
惟书学[1],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2]。
此十义,人所同[1],当顺叙,勿违背[2]。
【译文】
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是前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才气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人能同时具有了。
孟轲所作《孟子》,全书共分七篇。内容是宣讲操行涵养、发扬仁义思惟等良好品德的谈吐。
[1]书学:研讨笔墨的学问。[2]说文:指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
【译文】
【解读】
【注释】
【译文】
把乐器遵循制造的质料分为八种,即匏类(笙等)、黏土类(埙等)、皮革类(鼓等)、木类(祝等)、石类(磬等)、金属类(铜锣等)、丝弦类(琴瑟等)和竹类(笛子等),称为“八音”。
《大学》中夸大品德涵养,指出起首要涵养小我的品性德行,管好本身的家庭,才能够管理好国度,终究达到平天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故扫天下”。
【解读】
【解读】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重视相互的恩典,伉俪之间的豪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和睦,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所作,“中”是不偏不倚的意义,“庸”是平和稳定的意义。
亲人归天时候,遵循接远程度的分歧,服丧者别离穿戴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丧服停止分歧程度的记念。
【解读】
上面提到的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爱、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十义是大家都应遵循的品德标准,不能违背。
《论语》是四书之首,共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有关孔子及其弟子谈吐的一本书。
【译文】
[1]论语:论是群情,语是答语,《论语》是编录孔子与弟子言行、思惟的一本书。[2]善言:孔子和弟子们的高论。
【解读】
在六艺中,现在只要笔墨学大师还是推许的。当一小我识字以后,便能够去学习《说文解字》,对于晋升学问是有帮忙的。
【译文】
长幼序[1],友与朋[2],君则敬[3],臣则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