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5章 三字经(4)[第2页/共5页]

【解读】

【注释】

【解读】

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凡是史籍典范、官方传说,对尧都是赞美有加。他非常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办理国度又推行仁义,既是令人敬佩的品德典范,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君王表率。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达的舜做担当人,传贤不传子。当然,舜也不负众望,担当了尧的精力,到处以身作则,令人向善齐贤,身材力行地推行杰出的品德品格,达到管理好国度的目标。现在人常用“尧天舜日”来描述承平乱世,用“尧舜之治”作为后代德政的表率。

自羲[1]农[2],至黄帝[3],号三皇,居上世。

禹把帝位传给本身的儿子启以后,天下今后成为一个家属统统。用时四百多年以后,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夏朝的统治。

【解读】

五子者,有荀[1]扬[2],文中子[3],及老[4]庄[5]。

【注释】

【注释】

【解读】

[1]羲:伏羲氏,传说中的当代帝王。[2]农: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医药的发明者。[3]黄帝:轩辕氏,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先人。

【注释】

【注释】

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兵败后他杀,周朝的汗青最长,用时八百多年。

承担发蒙课本的《三字经》天然把汗青的演变头绪闪现出来,每句话都储藏着丰富的汗青故事。商汤伐夏建立了商朝,并缔造了光辉的殷商文明,而商朝末代的纣王一如夏桀王的残暴无道又被厥后的周文武王讨伐,从而结束了商王朝。汗青老是以惊人近似的体例进步着。今后,夏桀、商纣也成为暴君的代名词。

孔子作《春秋》的时候,笔锋很短长,当时的君大夫若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光荣莫过于天子之华服;若得《春秋》一字之贬者,其热诚莫过于天子之科罚。孔子用词极其讲究,看似平平,不直接表白本身的态度,但是寓批驳、辨善恶于盘曲的文笔当中,号称春秋笔法。

大禹采取疏导的体例治水,疏浚江河,兴建水利,把河道的水疏导到海里,消弭了水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绝代嘉话妇孺皆知,大禹治水的公而忘私精力也被载入史册,供先人敬佩学习。墨子在《庄子·天下》中称:“禹,大圣也。”“周文武,称三王。”是指周文王、周公和周武王这三王。周文王普通被视作周朝的建国君王,而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名王。周文王给继位的周武王留下物质保障和精力财产,此中就有周文王儿子周公旦和姜太公来帮手周武王。

经[1]子[2]通,读诸史[3],考世系[4],知终始[5]。

【注释】

[1]孝经:孔子所作,以明孝道之书,共十八章。[2]通:贯穿。[3]六经:指《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4]始:才。

【解读】

有连山[1],有归藏[2],有周易[3],三易详[4]。

经[1]既明,方[2]读子[3],撮[4]其要,记其事。

因为周朝的式微,《诗经》内里的微言大义也被人忘记萧瑟了,以是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寓含着对实际政治的批驳以及对各国当权者善罪过动的辩白。

《易经》虽是我国前人占卜用书,但它阐述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事理,具有通俗的哲学思惟。

【译文】

夏[1]有禹[2],商[3]有汤[4],周[5]文武,称三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