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和六年(上)[第1页/共4页]
最大的一件是郡里边换了个太守。前太守阴修因政绩出色,得士民奖饰,在三个月前被擢入了朝廷。新来的太守姓文,也是南阳人,是文直、文聘的族人,不过已经出了五服,只能算是远亲。
——
光和六年,夏,大旱。
他说道:“你和文若争着去官,当然兄友弟恭,可这么一来,文府君成甚么人了?你和文若越得隽誉,他就越得恶名啊。他怎能不恼?”
来岁就是黄巾起事,本年又是水灾,若救灾不得力,来岁将要面对的严峻情势可想而知。他约莫记得,黄巾叛逆是在仲春时。二三月间,正青黄不接,又逢上恰在水灾后。黄巾一旦举旗,郡中没饭吃的百姓为了活命,必簇拥影从。是以之故,他只好且息了去官之念,但愿能压服文太守仿效客岁阴修的旧例,去外郡买粮。
程偃将坐骑牵来。荀贞翻身上马,扬催促骑,泼剌剌顺官道奔驰而去。宣康、程偃、小任等人仓猝也纷繁各上车、骑,追上他,一行十余人风驰电掣,奔去阳翟。
“二孔”说的是孔褒、孔融兄弟。党锢之祸时,张俭逃亡江湖,曾去孔家投奔孔褒。不巧孔褒没在家,孔融当时才十二岁,张俭见他年小,没把真相奉告他。孔融看出了他的宽裕,说道:“兄虽在外,我莫非不能做主么?”因留他住下。厥后事泄,张俭逃脱,孔褒、孔融被捕下狱。孔融说:“留下张俭的是我。”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兄弟争死。郡县不能决,不得不上谳叨教朝廷,终究定了孔褒的罪,孔褒因之而死。
“如何?”
间隔客岁的大旱已畴昔了一年,间隔张直夜宴荀贞也整整畴昔了一年。
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荀贞恍然大悟,苦笑不已,说道:“如许说来,是我做错了。”
有荀贞财、势的支撑,许仲、江禽闯下偌大的名声,郡南诸县、乡的轻侠豪杰多数都与他们有来往,前来投奔的懦夫络绎不断,他们部下的步队足足扩大了一倍,现在有两百多人。别院早已住不下去了,除留下少数人留守外,其他的全搬去了新完工的庄园里住。
文太守莫名其妙地就建议了怒,斥道:“汝兄弟欲学二孔乎?比及争死的时候你再来吧!”
阳翟城外,荀贞蹲在地边,抓了一把干土,忧心忡忡地望向远处田间。客岁水灾,幸亏郡府提早买了粮,饿死的百姓未几,没想到本年又旱,且大旱的程度尤烈客岁。
能够是惊骇获得恶名,同时也顾忌荀氏的高名,在随后的日子里,文太守倒也没再决计针对荀贞,可每见到他时,总爱答不睬的。
……
荀贞、荀彧争着去官,本来是件“兄友弟恭”的佳事,没想到会被文太守扯到“二孔争死”上,隐然含有威胁之意。荀贞退下后,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想不通这位新来的太守为何会发此勃然之怒。在一次与戏志才闲谈的时候提及了此事,戏志才略一思忖,已知根底。
荀贞骑在顿时,一边策骑奔驰,一边回想着旧事,贰心道:“不管如何,即便府君不承诺买粮,此次也必然压服他构造人手抗旱救灾!”
“(高彪)举将颍川太守南阴文府君征诣廷尉,……,(高彪)捐官赴义,吏民攀车,……光和七年……,六月丙申,卒”。
“府君说,一来,客岁水灾,郡里边的赋税本就少收了,客岁四月间,故太守阴公又买了一多量粮,府库里余财所剩未几,实是没有才气再买粮了;二来,客岁、本年两旱,受灾的不止我们郡,旁郡也都受灾了,便是府库里有钱,也买不来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