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女帝师一(64)[第2页/共5页]
高思谊道:“某日,我偶尔路过砻砥轩,闻声弘阳郡王对他的侍读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116],接着滚滚不断地提及秦国的历代贤明君主,竟然连宣太后和戎人生子[117]的事情都晓得得一清二楚。谁知这位侍读女官便开口教诲曜儿,不当窥测这些宫闱秘史。弘扬郡王讨了个无趣,当即便开口不说了。似那位侍读女官,便是庸人。”
我笑道:“王爷谬赞。惠风畅雨,诗酒琴剑,实是欣喜平生。”
高思谊忙起家见礼:“粗心粗心。”
芳馨道:“女人老是对周贵妃的事情特别留意,连如许纤细的事情都探听了来。”
我听他贬抑刘离离,一时不便作答,只得转而问高思诚:“下官记得松阳县主本年也该有五岁了,王爷可选好了侍读?”
高思谊俄然伸出食指浸在锦素面前的新茶中,湿淋淋地提出来,在桌上划了一道:“大哥,最早随父皇学习骑射,这会儿却醉倒在和顺乡里,恐怕连弓都拉不开了。”
高思谊蘧然展开双目,眸中闪过一抹森冷剑光:“讲错讲错,二位大人勿要见怪。”说罢转头问侍女要茶喝。但是茶还没有上来,他却顺手拿过锦素的茶盏,抬头一饮而尽。嚼了几口茶叶,全都吐在地上,有一片还溅在了锦素的长裙上。锦素缩了缩脚,悄悄抖了抖裙角。那侍女捧着新沏的茶,却踌躇起来,不知该将茶奉与高思谊还是奉与锦素。
锦素蹙眉摇首。高思谊叮咛侍女奉侍锦素换衣,锦素忙道:“殿下不必操心,小事罢了。”
三位公主和皇后同住,皇太子高显和弘阳郡王高曜别离带着侍读女官独居一院,其他三位女巡同住在霁清轩中。皇亲当中,只要睿平郡王高思诚一家和昌平公高思谊来了。
锦素听他说得不堪,不由皱了皱眉。高思谊又齐截道:“二哥,十岁起便随父皇游猎,且是母后亲传的剑术。但是自从封为皇太子,便再也没有摸过剑。”说着向我道,“朱大人晓得是为甚么?”
高思诚笑道:“大人过誉。四弟的剑法是周贵妃发蒙传授的,若说精美,第一个当数周贵妃。只是大人不是遇乔宫里的人,以是不常见到。若见了,只怕四弟的剑法便不复在大人眼中了。”
我低头啜了一口汤,很淡:“以是慎嫔输给她们,理所当然。”
我一笑而过,淡然不语。梅林梨苑、楼台馆榭、潇潇雨幕、茫茫水色。唯有汴河以一成稳定的姿势,悄悄向东流去。锦素过后谈起此事,言语中粉饰不住对高思谊酒醉轻浮的绝望之情。而我老是会想起他偶尔的冷寂和紧紧指住本身的手指。杯中之物是言语和心境的绝好粉饰,就如同那日的雨。而那日的竹叶青,公然是信亲王经心酿制的好酒。
“渊姐姐”就是周贵妃,但是“澶姐姐”又是谁?锦素忍不住道:“澶姐姐?”
我低头一笑:“宫里的人又有谁对周贵妃的事情不留意呢。”
高思谊一挥手,正要答话,却听当啷一声,锦素面前的茶盏被打翻在地,瓷片飞溅,茶水都泼在了锦素的裙子上。锦素顿时站起家来,若兰赶紧上前来拿帕子擦拭,一面体贴道:“女人可有烫着?”
只见锦素换了一条瓷白地连珠团花蜀锦长裙,腰肢一动,波纹涣涣,柔光靡丽。锦素扶着若兰的手缓缓上前,怯怯向高思谊伸谢。高思谊大咧咧道:“何必言谢,于大人喜好便好。”
芳馨笑道:“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想必连贵妃娘娘本身都记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