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3页/共32页]

1990年8月30日,九十六岁的钱穆在台北归天。

《先秦诸子系年》在莘莘学子间,影响也很大。在钱穆曾任教的燕京大学和正在任教的北京大学反应热烈,皆称该书的自序,就足以让读北大、燕大的史学研讨生细读几天。更有人说,该书肆意十行笔墨都能够让“天下上随便哪一个有职位的研讨汉学专家,把眼镜戴上了又摘下,摘下又戴上,既惊炫于他的赅博,又赞吁他的紧密”。

梁实秋虽以小我之力,单独完成浩大的工程《莎士比亚选集》的翻译,倒是以文艺攻讦家的身份登上中国当代文坛的。

梁实秋对闻一多与方令孺间的情素轻描淡写。作为闻一多的朋友,他在保护闻一多的形象,是能够了解的,豪情这东西,有谁能说得清呢?方令孺欣然拜别,为这一点波纹,支出了沉重的代价。

傅斯年与鲁迅的干系,似较为庞大。

记得那年春季开学时,中山大学请来了一个肥头胖耳的大块头,他有一头疏松的乱发,一对玳瑁的罗克式的大眼镜,他常常穿戴当时最风行的大反领的ABC白衬衫,没有打领带,内里罩上一套白哔叽西装,那副描述,提及来就是那类不修面貌的典范,但却显出了与众分歧的风采。他仿佛永久是那么满头大汗,跟你说不上三两句话,便要取出一方洁白的手巾揩抹他的汗珠,他老坐在中大出版部附设的风俗学会里,满头伏在室中心的一张风雅桌上写着甚么。

1935年,钱穆三十多万字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出版,引发学术界极大颤动,被学术界视为中国史学界“划期间的巨著”,誉之为“释古派”的扛鼎之作。

总问不出动静;我哭着叫你,

在史学研讨题目上,胡适与钱穆有些观点不甚不异,这很普通。史学家面对的是客观天下,汗青的陈迹是客观的东西,如何再现汗青究竟的本相,在汗青陈迹中发明汗青精力,是胡适、钱穆的共同寻求。二人又都是浩博宽豁的通儒,能够有些小我的弊端,但以他们的品德,还不会建立流派的壁垒,相互为敌或钩心斗角。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闻君是被视为老大哥的,但是老年老是老大哥,诗是诗,完整不能相互产生影响。并且在这类景象之下,我们更得要谨慎,因为一不在乎,便易流入标榜的弊端。以是我在没有攻讦闻君的诗之前,先为本身立下一个标准,就是:宁肯失之酷,不成失之过誉。

1920年提早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前后到杭州、上海、温州等地中学任教。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任教时,插手文学研讨会,并与叶绍钧、刘延陵编辑出版中国当代第一个新诗刊物《诗》。他的《送韩伯画往俄国》,是一篇神驰光亮的诗作,把“红云”比方苏俄,歌颂寻求光亮的朋友“提着至心”,“向红云跑去”。《光亮》则表示了墨客主动进取、正视实际的精力,“你要光亮,你本身去造”。当时,墨客并不晓得如何“去造”光亮,是以《仓促》等诗,不免透暴露怅惘之情。

1930年下半年,沈从文的讲义改名为“新文学研讨”,在武汉大学以线装发行。沈从文将此书寄给远在美国的朋友王际真,并在《致王际真》(《沈从文选集》第十八卷)中说: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