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狂澜再起[第2页/共4页]
刘浓以《品德经》中摄生便天然长生之论,将其所言之虚弄鬼神、借而长生层层剥尽。一言长长,恰若清徵之音,连缀不断,怒时,好似阳春惊雷;和时,则若清风顺絮。
谢裒谦逊道:“颜渊兄此言差矣。若言致理明释,坚石略欠瞻箦一筹矣!谢裒在观其策论之时,便已知此子洞悉贤人之言,已初具章统也。”
霎那间,四目一对。
纪瞻见二人皆成心躲避五斗米道一事,知是因琅琊王氏大多为其信徒之故,心中暗叹:‘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诸君不察,终将一日,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然亦知多言无益,只得深吸一口气,荡去胸中担忧,缓缓笑道:“幼儒何必过谦,美鹤之美世人皆知,然仁祖之才亦有目共鸣;二人恰若并蒂之莲,岂可一枝独曳也!老朽作决,齐出!”
“嗯……,不成!”
纪友硬着脖子,大声道。
“祖父……”
这时,醉熏熏的纪友已然行至十步外,顿足掂腹,慢条斯理的荡了荡手,将袖对拢在胸前,目光看向它处,右足高低点翘,戏谑:“华亭刘浓,何许人也?”
言道:“昔日夏侯师兄所论之言,可并非如此啊!”
刘浓冷声道:“刘浓,敬鬼神而远之!但是。非尔也!汝若跃崖而不亡,刘浓当敬尔!汝,可愿一试?”言罢,将手一摆,指向绝壁!
“无奕!”
诛弑之言!谢裒与王侃大惊!
便在此时,有人挥着宽袖疾疾行至亭外,朝着亭中三人歪歪揖手道:“纪友见过祖父。幼儒先生、颜渊先生!纪友有一不情之请,可否请长辈恩准?”
当时,正日伴肩。(未完待续。)
“怕是……”
刘浓、谢尚、夏侯弘三人对坐,夏侯弘启端,其以祸福相依,引出‘道行公道,故常生’。
“纪友,纪叔云!”纪友仍未看刘浓,神情极是不屑。
“呵……”
纪瞻从胸腔中喷出一口嘲笑,正欲作言。
夏侯弘揪着心口。叫道:“气煞吾也!”
纪友侧身,拢着双手,目光将刘浓由下至上一扫,冷声道:“华亭在何,某不知也!刘浓为何物,某不知也!其所言之道,不过哗宠尔!纪友此番非为别因,只为辩其之道,封其之语!汝若乃那华亭刘浓,可敢与纪友对席否?输者,永敛其口!”
王侃好整以暇的打量着纪友与刘浓,眼角余光却瞥向了纪瞻;纪瞻眼中之锋直抵林间深处,快速侧首,谛视王侃;后者将碗一举,悄避;谢裒抚着短须,目光至刘浓身上缓缓撤回,看了看纪瞻与王侃,朝着前者微微点头,表示其莫要忧心。
“妙哉!”
便连王氏中人亦面面相窥、交头接耳窃保私语。
“谢过祖父、颜渊先生、幼儒先生!”
王侃与谢裒对视一眼,齐齐劝道:“郡守何故作怒!”
谢尚理了理袍摆,歪首看着软在亭柱下的夏侯弘,浅笑道:“夏侯,尚可自起乎?”
纪瞻眼睛眯作锋线,沉声道:“汝既欲辩,何不事前线席?”
谢奕怒道:“楚猴,不知耻辱为何物也!”当即便欲按案而起。
刘浓左掌沉沉一按,制住谢奕,渐渐摇了点头,缓缓起家,揖手道:“刘浓在此,不知何人劈面?”
王侃心中豁然一松,不欲于此再作胶葛,当即举杯笑道:“此番玄谈拔筹者,当在谢尚贤侄与刘美鹤之间矣!嗯,谢尚贤所作之千言畅谈,据之有理,言之有物,足以书作美文;而美鹤前后两论,析理如涓流,洋洋淌淌。辩才至精微,恰至妙处。王侃发起,皆为拔筹者,两位觉得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