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华裔社会对构建种族和谐的马来西亚社会的设想[第2页/共5页]

仅在新经济政策期间,按照华裔族群所面对的分歧处境及其课题,华团就构造召开过四次大的集会:1971年的华人大连合(华人的政治连合)集会、1978年的华人经济大会、1983年的华人文明大会以及1987年的华人教诲大会(即保卫华教大会),别离触及了政治、经济、文明和教诲等主题。恰是在带领这些严峻社会实际活动过程中,华团魁首们对海内情势与华人处境及其切身好处和要求,有了不竭深切、体系和完整的熟谙。这凸起地表示在他们于1983年提出的《国度文明备忘录》、1985年提出的《马来西亚天下华连合合宣言》以及1999年提出的《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等汗青文献当中。这期间,从反对种族轻视,保护本族群的合法权益解缆,华团魁首的政治视野,已逐步从他们要求处理华人本身所面对的火急题目,扩大到全部马来西亚社会所面对的火急题目。他们较着地感遭到,在马来西亚的民主和人权深受巫统霸权主义统治的严峻威胁以及官僚**严峻废弛社会民风的环境下,族群题目不过是社会总题目的一部分,是以,只要鞭策社会题目的处理,族群题目的处理才会看到但愿。当然他们的这一态度窜改,也不能不说带有战略上的考虑。

以华团为代表的马来西亚华人对峙以为,马来西亚的语文、教诲和文明政策是当局种族不公允政策的表示之一,同时也是对马来西亚族群多元国情的极大冷视。“华社特别存眷的是,《1996年教诲法律》并未公允对待我国华裔、印裔及其他少数民族母语教诲的生长。”“我国事个多元民族社会,但是当局所推行的国度文明政策,却以单位文明以偏概全,导致我国丰富的多元文明没法百花齐放。改正畴昔的弊端的关头前提是:制定国度文明政策,必须以民族多元化为根本。”他们以为,构建国度文明应具有以下三个首要特性:(一)多元的文明情势;(二)共同的代价观;(三)本地色采。并进一步解释道:“多元文明情势是我国各族群众分歧宗教,糊口风俗与文明传统的天然反应。它使我国文明显很多彩多姿,是以是长处而不是缺点。共同代价观以科学、民主、法治精力及爱国主义思惟作为指导思惟。共同的代价观与本地色采主如果表现在文明的内容方面,这是国度文明所应重视的。马来色采当然是本地色采,但本地色采不即是马来色采;我国华、印、伊班、卡达山、达雅等族的色采也一样是本地色采。”

1、政治和法律方面对峙族群划一根本上构建种族调和的马来西亚社会毫无疑问,1957年的独立宪法,是马来西亚保护和生长各族群干系的底子根本。但是,这部宪法却没有规定“民族划一”,相反,这是一部让土著马来人在各族群中享有特权的宪法。换言之,仅从宪法角度而言,马来西亚这个国度是不讲民族划一的。并且,独立后,固然巫统安排下的同盟国阵当局频繁鞭策修宪,但是,这类做法不但没有删除有关土著,马来人享有特权职位的规定,相反,却使之一再获得保障,乃至终究被列为“敏感课题”,乃至在国会中都不能提出来予以会商。他们如许做的来由是:有关马来人的特权题目,乃是独立前夕各族魁首达成的共鸣,这是不能变动的“社会左券”。有一种马来人的观点乃至主张,即便要点窜有关宪法条目,利用这一权力的也只能是马来人。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