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论语八佾(1)[第1页/共4页]
【原文】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以是孔子责备他。
【译文】
【译文】
孔子说:“一小我没有仁德,他如何能实施礼呢?一小我没有仁德,他如何能应用乐呢?”
④堂:接客祭祖的处所。
3.6 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⑤乎?”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当代天子祭宗庙结束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原文】
③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嗣,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⑤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③戚:心中哀思的意义。
【原文】
②示诸斯:“斯”指前面的“掌”字。
②易:管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典礼办理得很殷勤。一说谦恭、夷易。
①林放:鲁国人。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过后素”中,贯穿到仁先礼后的事理,遭到孔子的奖饰。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动起束缚感化的外在情势——礼节典礼;素指施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甚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普通以为是后于仁的品德情操。孔子以为,表面的礼节典礼同内心的情操应是同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评析】
【注释】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行动,孔子表示得极其气愤,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气够使天下安宁。是以,“礼”,是孔子政治思惟体系中的首要范围。
①禘:音dì,当代只要天子才气够停止的祭奠先人的非常昌大的典礼。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应了孔子和儒家思惟的一个首要特性,即夸大谦逊谦逊而鄙夷无礼的、不公道的合作,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夸大谦逊谦逊,乃至于把它与合法的合作对峙起来,就会按捺人们主动进取、勇于开辟的精力,成为社会生长的品德阻力。
【原文】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敷徵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敷徵也。文献④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祭奠先人就像先人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身插手祭奠,那就和没有停止祭奠一样。”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结束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厉静穆地在那边主祭。’如许的意义,如何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①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嗣。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孔子说:“蛮夷(文明掉队)固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①蛮夷:当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野蛮,贫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当代的射礼。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典礼,从第一次献酒今后,我就不肯意看了。”
3.10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注释】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本身的天井中吹打跳舞,如许的事他都忍心去做,另有甚么事情不成狠心做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