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论语雍也(1)[第1页/共4页]
②果:判定、定夺。
【评析】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小我,能够让他办理国度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判定,对于办理国度政事有甚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小我,能够让他办理国度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办理政事有甚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小我,能够让他办理国度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气,对于办理国度政事有甚么困难呢?”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辨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职位崇高、晓得礼法,具有抱负品德的人;“小人儒”则指职位卑贱,不通礼节,风致平淡的人。
③九百:没有申明单位是甚么。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肝火宣泄到彼人身上。
④径:巷子,引申为歧途。
【评析】
【译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①不违仁,其他则日月②至焉罢了矣。”
②日月:指较短的时候。
④邻里乡党:相传当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亲,或故乡四周的百姓。
①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今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忙季康子推行改革办法。孔子因而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②。”仲弓曰:“居敬③而行简④,以临⑤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⑥大⑦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①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门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②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门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答复说:“有一个叫颜回的门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一样的错误。不幸短折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传闻谁是好学的。”
②牖:音yǒu,窗户。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②画:规定边界,停止进步。
⑥无乃:岂不是。
【注释】
【译文】
⑤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评析】
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门生,他们在处置国务活动和行政事件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帮手君主或大臣处置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门生都赐与较高评价,以为他们已经具有了担负首要职务的才气。
③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今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①犁牛:即耕牛。当代祭奠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伶仃豢养的。
②不二过:“贰”是反复、一再的意义。这是说不犯一样的弊端。
【评析】
⑤其舍诸:其,有“如何会”的意义。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小我如何样。孔子说:“此人还能够,办事扼要而不啰嗦。”仲弓说:“用心恭敬严厉而行事扼要,像如许来管理百姓,不是也能够吗?(但是)本身马草率虎,又以扼要的体例办事,这岂不是太简朴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