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3页/共5页]
去考科举的人,非论怀着何种目标,都必必要走十年寒窗之路,只不过这条路不是想走就能走得通的。十年寒窗下来,能真正学成的人已经未几;能考上的,只占一小部分;考出来了,能爬上高位的,那更是寥寥可数。世上的门路有千万条,此路不通走他路,何如许多酸腐文人的眼睛里独独只能瞥见一条路:官路。仿佛除了当官,就不能做其他事,做其他事情只会欺侮了肚子里的学问一样。本来这也无可厚非,正所谓人各有志,并无凹凸贵贱之分。何如官路弯弯,险要非常,比那蜀道都不知要难上多少倍。无数读书人都抢先恐后地往这条道上挤,最后青丝熬成了白发,玉面变作了枯容,仍然不知功名利禄实属虚幻,到头来平生碌碌有为,一事无成,就像那竹篮打水,最后还是一场空,落得个虚度工夫,愁闷而终。
踏尽千山雪,历经魔道劫。
庸者竹篮水,贤杰仙云境。
也是奇特,付大贵每日看画,不管站在哪个方位,都感觉画上的人是在盯着他看,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是在鞠问他:“你可知你罪孽深重?”他不由想起之前跟着世人杀了很多无辜之人,作了很多恶,越想越觉获咎孽深重。每日看画,便感觉心有不安,因而摒弃邪念,诚恳忏悔。
付大贵当时刚好就站在他们中间,把那幅画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与其别人分歧,他少年时曾跟从一个游方羽士学过一阵子修道,略晓得些修行的事情,以是看到那幅画的时候,就大抵猜到是有关修道的了。世人说话的到时候他并不出声,而是在一边悄悄地看着,比及大师都走远的时候,他用心慢下来,仓猝跑归去,从火堆里把那幅画抢了出来,何如火势太大,画已被烧掉大半,只剩下阿谁坐在凤凰上的人像和上面的题画诗。付大贵把画奥妙藏在身上,带了归去,四周无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他本来觉得这画上藏着甚么修道的奥妙,但翻来覆去看了好久,也看不出此中有甚么玄机,只好把画收起来,藏在身边,筹算今后再细细研讨。
这第二首诗,原是一幅残画上的题画诗,此中来源,说来也是奇妙。
青云子抚须笑道:“错矣错矣!我师父并非玄门中人,并没有甚么道号,他只是一介墨客,只要一个名字,姓柳名毅。”
青云子道:“画我已看了,师父的经历也奉告你们了,至于你们可否有所贯穿,还要看你们本身的造化。这幅画就留在你们观中吧,贫道去也。”说罢,化道青烟飞升而去。
付大贵每日干完活,回到杂物间,百无聊赖,便拿出那幅残画来看。他识得几个字,只是尚且不知诗里说的是甚么意义。再看阿谁坐在凤凰上的人的时候,付大贵不觉吓了一跳:当初看画的时候,画上的人本来是偏着脑袋看着底下的,现在却变成端端方正地盯着火线看了,就如同是在盯着他看一样。他几次考虑:“我记得当时画上的人明显是朝上面看的,现在如何变了?不管我从那边看,他都像是在盯着我看,莫非这画上的人是个得道成仙之人?”付大贵越想越感觉惶恐,恐怕获咎了画上的人,因而从速把画挂起来,对其虔心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