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灵谷谈征徭[第2页/共4页]
宁国公主听了,珊珊迈进殿里,黄子澄只好仓猝辞职。朱元璋带着宁国公主朱允炆,三小我就在省躬殿用晚膳。
本来朝中大臣们对各寺院占地广漠,又都不交赋税一事群情纷繁,特别户部体味实际的赋税环境,不满已久。所之前日黄子澄和几位大臣一起,协同朱允炆上了奏章,建议把寺院的免税地步限定为每僧不得超越五亩。谁晓得天子议都不议,一口反对。
朱元璋悄悄地笑了,辛苦十几年,终究培养出了交班人。
弘远接着道:“老衲老了,也没几年好扑腾了,这俗世的烦恼本来和老衲无关,只是殿下如果真这么做,恐怕难以见中都故乡亲人,更难见佛祖菩萨啊!”顿了顿又道:“先太子活着时,待民如子,宽仁慈厚,对老衲对弊寺的僧众都是照顾有加,可如何偏就薨了呢,天妒英才啊!”
朱元璋额头的皱纹皱到一块儿,眼中凌厉的锋芒一闪,重重隧道:“是百姓不平还是你黄大人不平?灵谷寺为我大明祈福加持,护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岂是一点儿赋税能对比的?休得再提!”
朱元璋早已晓得此事,但自来信赖多子多福,听了还是很欢畅:“不错。现在就一个文奎,太孤傲了”。
宁国公主笑着问朱允炆:“太孙妃又有了?”
弘远道:“如果仅是纳一点税也罢了,殿下的设法是把免税的定在每僧五亩,即我这灵谷寺只要五千五百亩能够免赋税,余下的两万五千亩都要按制缴税。这实在是太苛,做不到啊!”
朱标的原配乃是建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可惜早早归天,所发展子朱雄英也是八岁就早夭。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就被扶了正,封为太子妃。以是朱允炆虽是吕氏所出,但一向被视作朱标的嫡宗子。
这话说得颇重,黄子澄噗通跪下:“乞圣上三思!” 朱元璋怒极就要生机,朱允炆生性暖和,从速劝道:“下次再议吧”。
本着这类大男人主义的设法,恩爱如马皇后,朱元璋也明白说清楚:“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以外,毫发事不得预焉”,以是马皇后在太子教员宋濂被胡惟庸案连累,要被砍头的时候,竟然毫无体例。最后只能又是装病又是找太子,年青时放着大脚帮朱元璋打天下的英姿荡然无存。
应天府紫金山南麓,有一座东陵。先皇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病薨,就葬在这里,谥号“懿文”。
弘远的这间方丈室极大,本来是筹办隔作里外三间的,弘远素喜阔朗,干脆就通敞着。迎门供着一幅织绣的佛祖像,极尽精美,绣得栩栩如生;像下有弹墨缎的蒲团和木鱼,木鱼细心看时,倒是檀木的。西面沿墙一排高大的书架,磊着满满的经籍,东面放了几张花梨木的圈椅,垫着青缎坐褥。椅子的两边各有高几,机上设着各种文鼎花瓶,插着时鲜花草,铜鼎中点着细细甜香。马淑仪暗自揣测,恐怕比本身的屋子还要精美些。
吕氏见他话中有话,便耐烦地聆听,马淑仪也端坐不动,悄悄听着。
吕氏刚才已经气得浑身颤抖,听到这里不由落泪,马淑仪赶紧上前安慰。吕氏渐渐止住了眼泪,望着弘远决然说道:“方丈放心。允炆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这事定是哪个臣子教唆的,允炆大抵没有在乎。哀家归去就和允炆说,方丈别担忧。”
一行车马刚到紫金山麓,就看到灵谷寺的弘远方丈带领一群和尚等在路旁。东宫并未告诉弘远本日上山祭奠,弘远却记得朱标的生辰,大寒天的候在这里,吕氏不由得心中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