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琉璃世琉璃塔》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9章 灵谷谈征徭[第1页/共4页]

黄子澄是个不怕死的,放动手中的梅花糕,大声奏道:“圣上!现在仅京师三大寺院就有地步近十万亩,可不是‘几个赋税’!灵谷寺均匀每个和尚超三十亩地!百姓都不平啊!”

朱标在统统的汗青记录里,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史载“温文尔雅慈仁殷勤,孝友仁慈出于至性”。不但对父亲天子朱元璋孝敬得出奇,对犯事的师父宋濂,有错误的弟弟秦王朱樉周王朱橚都一样尽尽力帮忙,在朱元璋手中救过很多人的性命。

弘远道:“如果仅是纳一点税也罢了,殿下的设法是把免税的定在每僧五亩,即我这灵谷寺只要五千五百亩能够免赋税,余下的两万五千亩都要按制缴税。这实在是太苛,做不到啊!”

当下三代三小我一起吃着饭,宁国公主晓得天子忌讳并不问朝堂之事,只说些儿孙妙闻,引得朱元璋不时畅怀大笑。

十五年前马皇后走后,朱元璋干脆不再立后,后宫里就是孙贵妃代行皇后职责,郭惠妃协理,几十个妃嫔倒也个个诚恳。反而宁国公主自幼恃宠而骄,在宫里耳目浩繁拥戴者众,全部大明后宫倒是这已嫁公主最有权势,也可算是洪武奇景之一了。

弘远叹一口气:“是啊,老衲自皇觉寺时就跟从圣上,一晃五十多年了。圣上怀旧,把我安设在这灵谷寺,一来佛法无边护佑我大明风调雨顺,二来中都故乡的人看着,也是一番面子。”

宁国公主笑道:“东宫人太少了,前几年大哥孝中没体例,父皇不如现在帮允炆多置几个妃嫔”。

宁国公主本想接着讽刺,看到朱允炆当真的神采不由愣住。

自山脚到明东陵,不太短短的一段山路,世人不久就到了陵前。吕氏带着马淑仪,朱允炆带着三个弟弟,别离叩拜祭奠敬香上贡品。吕氏不免又痛哭一场,马淑仪一面安慰,一面本身也忍不住地堕泪。马淑仪进门的时候朱标还在,对这个慈爱的公公相称敬爱,朱标薨后吕氏经常心伤落泪,都是马淑仪陪在身边,婆媳二情面同母女。

弘远赶紧站起来,双手合十恭敬隧道:“老衲先替阖寺僧众感谢太子妃娘娘,太子妃如此善心,菩萨定会保佑娘娘顺心快意福寿康宁。”又看着马淑仪说道:“也保佑太孙妃娘娘吉利安康再得贵子。”

朱元璋早已晓得此事,但自来信赖多子多福,听了还是很欢畅:“不错。现在就一个文奎,太孤傲了”。

朱元璋后宫极多妃嫔,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后代。但是自来驭后宫极严格,曾说过:“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佳耦。后妃虽母范天下,然不成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节栉。恩宠或过,则娇纵犯分,高低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已然,下此多所惑”。意义是后妃也就叠叠被子放放沐浴水,内里的事都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能管。

弘远带着灵谷寺的和尚,围坐在陵边地上,垂目诵经,降落的声音浑厚悲悯,吕氏听着,渐渐地安静下来。朱允炆和三个弟弟也上前扶着母亲,轻声安抚。

吕氏刚才已经气得浑身颤抖,听到这里不由落泪,马淑仪赶紧上前安慰。吕氏渐渐止住了眼泪,望着弘远决然说道:“方丈放心。允炆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这事定是哪个臣子教唆的,允炆大抵没有在乎。哀家归去就和允炆说,方丈别担忧。”

吕氏惊奇道:“有这等事?方丈从何听来?”马淑仪也骇怪地看着弘远。

朱元璋悄悄地笑了,辛苦十几年,终究培养出了交班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