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抗战烽火之单兵突击》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民国流通货币及法币介绍[第2页/共3页]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今后称为北平)高出约莫10-20%,普通说来,南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都会的物价更比州里要高很多。

1937年抗日战役前,法币的总发行量不超越14亿元。1937年抗战开端至1941年英美参战前,日本为粉碎中国火线经济,在日占区强行以日本发行之货币收兑法币,再加上以走@私物质套得法币,送往上海兑取百姓当局的外汇。百姓当局别离从英国及美国获得超越一千万英镑及五千万美圆存款,但仍不敷支撑法币汇价。至1940年起,打消无穷制外汇买卖。因而法币的代价开端下跌。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均匀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能够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约莫2角-2角3分钱,1银圆能够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约莫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能够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期间“一块钱”约莫折合今群众币30―35元摆布。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很多人凡是误以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代价为1.5分银圆。这期间1块银圆约莫折合今群众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期间的1块银圆约莫折合今群众币70元摆布。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采办力如何呢?我们能够参考汗青上平常糊口必须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代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分歧而分歧。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抵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代价为例: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均匀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能够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均匀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能够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约莫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能够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期间“一块钱”约莫折合今群众币35―40元摆布。

俗称“角子”、“小洋”,为银辅币。民国期间境内畅通的有单毫(单角子)、双毫(双角子)两种银角。双毫重1.44钱,单毫重0.72钱,含银82%,多系光绪年间铸的。民国16年,有孙中山总理记念银角。民国18年,经福建省当局批准由福州洪山桥造币厂承铸“黄花岗”记念银角,有双角和单角。民国22年1月,福建省当局号令:黄花岗记念银角,每10角为银元1元,全省通用。

镍币

在抗日战役和束缚战役期间,百姓党当局采纳通货收缩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即是抗日战役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完整崩溃。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