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流通货币及法币介绍[第3页/共3页]
镍币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今后称为北平)高出约莫10-20%,普通说来,南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都会的物价更比州里要高很多。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代价为例:
民国畅通货币及法币先容
百姓当局在1928年北伐同一中国后,开端慢慢实施货币鼎新,打算首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卖力推行。最早步调是透过行政号令,以官股入股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变相将其节制权改成完整国有(本来已是官方创办的银行,已是半官办)。加上百姓当局原有当中心银行,百姓党根基上节制了中国的银行业。1929年,美国经济大冷落。罗斯福总统为奉迎海内产银州的议员,在1934年通过“购银法案”,由财务部购入白银作为储备,顿时引发国际银价高涨。中国当时为第三大银本位国度,立即呈现白银外流,通货收缩,激发利率缓慢上升,部分银行钱庄开张。因而货币鼎新成为国度理财当务之急。
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部分年考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很多人凡是误以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代价为1.5分银圆。这期间1块银圆约莫折合今群众币1百多元。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均匀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能够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约莫2角-2角3分钱,1银圆能够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约莫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能够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期间“一块钱”约莫折合今群众币30―35元摆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期间的1块银圆约莫折合今群众币70元摆布。
1916年1月薪俸300银圆,可采办猪肉1346公斤,即今秤269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