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1章 碧血剑(71)[第1页/共4页]

[112]程本直〈白冤疏〉中说:“总之,崇焕恃恩过分,任事太烦,而抱心太热,常日任劳任怨,既所不辞,本日来谤来疑,宜其自取。独念崇焕就执,将士错愕,彻夜号啼,莫知所处,而城头炮石,乱打多兵,骂詈之言,骇人听闻,遂以万余精锐,一溃而散。”最后说:“臣于崇焕,弟子也。平买卖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祈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不足荣矣。”

[113]朝廷抄袁崇焕的家,家里穷得很,没有涓滴多余的财产。他在辽西的家眷放逐到浙江,厥后改放逐到贵州,在广东东莞的放逐到福建。《明史》说袁崇焕没有子孙。近人叶恭绰则说:“袁后嗣不知以何缘入黑龙江汉军旗籍。”按民国《东莞县志》卷九七:“袁督师无子,相传下狱科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官方,大兵入关,为满洲某所得,隶籍于旗。”袁崇焕的冤狱,到清朝乾隆年间方才得以本相明白。《明史》完成于乾隆四年七月,此中〈袁崇焕传〉中,按照清方的档案记载,直言皇太极如何用反间计的颠末。乾隆天子隔了几十年,才读到《明史》中关于袁崇焕的记录,对袁的遭受非常怜悯,下旨查察袁崇焕有无子孙,成果查到只要旁系的远屋子孙,乾隆便封了他们一些小官,那已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了。到底有无袁承志其人,史无明文。或有其人而史籍隐之。《碧血剑》中故事,皆小说家言也。袁骥永家藏《袁氏家谱》:“……长伯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终究崇祯三年被奸臣朦毙,生三子……子思(私)走广东东莞县……”袁骥绍家藏《袁氏家谱》:“三父执崇焕……荣拔于万历甲戌科,赐进士出身。后官至三边总督,辽东等督师,太子太保……终究崇祯三年被奸臣毙命,生三子,被奸臣奏准,将袁氏抄家,三子思(私)走广东东莞。”这家谱是崇焕二弟崇灿一系子孙所传下来的。

两人相对沉默。过了一会,安大人感喟道:“小慧呢?我这些年来每天驰念她。”安大娘仍然不睬。安大人道:“你我少年伉俪,大师火气大,一时反目,别离了这很多年,当今总该和好如初了。”过了一会,又道:“你瞧我十多年来,并没另娶,何曾有一时一刻健忘你?莫非你连一点伉俪之情也没有么?”安大娘厉声道:“我爹爹和哥哥是如何死的,你健忘了吗?”安大人叹道:“我岳父和大舅子是锦衣卫害死的,那不错。但是也不能一竹篙打尽一船人,锦衣卫中有好人也有好人。我为皇上着力,这也是光宗耀祖的面子事……”话没说完,安大娘已“呸,呸,呸”的不住往地下唾吐。

[126]戏剧布局上飞腾过后的余波(anti-climax),凡是译作“反飞腾”,似不甚贴切。

[109]袁崇焕狱中写信、祖大寿接信后回师等情状见余大成《剖肝录》。永平即今卢龙县,当时为府治。

[121]见余大成《剖肝录》。

[118]《明清史料》丙编,辽将自称“在此建功何用”,故“北去胡”而投降满清,此中有人致书旅顺明将:“南朝主昏臣奸,谗谄忠良。”

[116]民国五年,东莞人张伯桢的儿子死了,张佩服袁崇焕,将儿子葬在袁墓的中间。当时看管袁墓的还是佘氏子孙,叫做佘淇。张伯桢为袁崇焕的义仆也立了碑。

[110]钱家修白冤疏:“嗟嗟!锦衣何地?特工何人?竟袖手而七人竟走耶?抑七人俱有翼而能上飞耶?总欲杀一崇焕,故不吝互为圈套。”此中又说:“方天启年间,诸阳失卫,山海孤寒。当此时谁能存亡忘心,身家不顾?独崇焕以八闽小吏,报效而东,经历风霜,备尝险阻,上无父母,下乏妻孥,夜静胡笳,征人泪落。焕独何心,亦堪此哉?毋亦君父之难,有不得不然者耳。”崇祯批答:“批览卿奏,具见忠爱。袁崇焕鞫问明白,即着前去边塞建功,另议擢用。”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